中国特色医改之路:让老百姓感受医学温暖 还医学人文关怀本来面目
发布时间: 2017-03-20 16:53:53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袁伟轩
中国网:
高强度的工作。
姚建红:
我得首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家把分级诊疗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现在医改要建立五项制度,包括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为什么要把分级诊疗搁在第一位?现在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在不断增加,我们的保障能力提高了,老百姓都愿意到医院去。我在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那个时候专家们经常讲一句话,老百姓生病以后“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就见阎王”,那时候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前,那是我们中国农村生病以后的生动写照。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特别是2009年以来这句话就没有了,专家们就不说这句话,老百姓都愿意到医院去,我们可以用量化数据来说。
我们这一轮医改是2009年启动的,2008年我们全国的诊疗量是49亿人次,到现在已经过了78,甚至达到79亿人次了,上涨速度超过了60%。我们国家的医疗服务量,人均服务量比美国还要高,美国的医疗程度是比较活跃的,中国的人均服务量已经超过美国了。一方面,医生很累,医生一上午要看20、30,甚至要看50个病人。
中国网:
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来逐步地改变老百姓看病就医的习惯,往常大家得了病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去大医院,慢慢的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引导百姓们首先去基层就诊。说到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家庭医生了,关于家庭医生报告中也有专门的论述,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推进的速度很快。如何保证服务落到实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是什么?各地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吴明:
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下一步重点要通过医联体的建设,要打破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关键是建机制。第一个,怎么能够建立调动基层医生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他有了积极性以后,他就会想办法吸引病人,提供好的服务,也会努力的去提高服务能力。否则,他要是没有积极性,你现在光大医院支援基层,包括培训基层医生都很难奏效。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怎么改变公立医院目前做大收入的运行模式?刚才姚司也讲到了,通过一些综合的措施促使公立医院控制成本,这样它就愿意放。
第三个,怎么能够建立一个上下联动机制。现在很多地方推进的通过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按人头付费,龙头医院,包括您刚才提到的三级医院他来掌握这个医保资金,但是结余是几级医院可以进行分配,这样就调动了大医院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一方面,他有动力控制他自己的成本;另一方面,他也有动力去培训基层的医生,提高他们的能力,让病人尽可能地留在基层。这样成本控制得好,他们就有结余,其中一部分就可以进行分配,这也是目前建机制的一种方式,也能够充分调动大医院参与医联体的积极性。
还需要一些配套的措施,比如说怎么能够采取措施吸引患者到基层去利用基层的服务,现在很多地方做的是给基层医疗机构一定的专家号,你首诊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到大医院去,同时建立一些绿色通道。另外,像家庭医生签约,再比如说医保的报销比例,在基层相对高一点。通过很多的措施来吸引病人到基层去,我想通过这种综合的措施,逐步的会一方面引导患者到基层;另一方面,建立一种大医院愿意放,基层愿意接,而且接得住的机制,逐步地发挥医联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