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热点

丁嘉耕:舞笔飞天,翰墨逐梦

发布时间: 2015-07-31 18:59:37   |  来源: 荆楚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三顾茅庐”拜师

  丁嘉耕来到祖国的边疆大陈岛当兵。当时文革已快结束,中华大地书法热开始复苏。虽然在遥远的海防边疆,但生活枯燥的海军战士们训练之余,都喜爱书法,丁嘉耕更是其中的皎皎者。每当出海巡航归来,舰艇停泊在岸边。烈日当头,大伙儿进舱午休,他便悄悄地来到甲板上,顶着五六十度的火烤一般的高温,挥汗如雨地苦练书法。太阳烤焦了他的皮肤,洗澡时脱了一层皮,战士们戏称“蝉脱壳”;台风袭来的日子,官兵们就上岛住进坑道里,没有阳光的空间是孤寂难熬的。一盏马灯下,他挥毫泼墨,唐诗宋词汉赋,伟人名句辞章,犹如阵阵清风饱含着丝丝墨香,吹拂、浸润着官兵们的心扉。

  丁嘉耕越来越喜爱书法,可到哪去求一位名师呢?很快就有了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

  那是1980年的春天的一天,当时还在浙江大陈岛服役的丁嘉耕已经在当地军中小有名气了,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出差杭州,就想向书坛泰斗、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求教书法。年届八旬的沙老体弱多病,足不出户,谢绝一切来客。他叩响沙老的门时,沙老的太太闻声开门,当丁嘉耕要求见沙老时,沙老的太太说:“沙老近日病重,恕不会客,等身体好了再见”。说着就从客房里拿了一张印有沙老行书作品的印刷品送给丁嘉耕,太太连道再见,迈着蹒跚的步履,送他出门。

  同年夏天,丁嘉耕又一次来到沙老的住处。沙老的一位研究生热情地接待了他,圆满周到地回答了丁嘉耕提出的所有问题。当丁嘉耕提出要请教沙老时,这位研究生照旧重复着沙太太的话:“沙老病重,不能会客。”两次足至沙门檐下而未见沙老,心里郁郁寡欢。丁嘉耕把这件事告诉了浙江省著名的书法家李文宽,李文宽问他:“你带作品没有?”“没有。”丁嘉耕感到他的字哪能见沙老。“错了,你应当带作品去求教,否则沙老将你当成求字的不速之客了。”丁嘉耕恍然大悟。

  这年秋天,他精心创作了十余幅不同书体的作品,又一次来到沙老家中,沙太太又重复春天说的那几句话,丁嘉耕给她打开了自己的作品,沙太太是位颇有造诣的女书法家,她见到丁嘉耕的字,眼前一亮,有些激动的说:“你写的米字功力不浅,且有灵气,我这就拿给沙老看。”躺在病榻上的沙老看了丁嘉耕的作品,艰难地下了床,站在卧室的门前向丁嘉耕招手让他进来,他凝视丁嘉耕,眼前这位小伙子,英俊潇洒,血气方刚。沙老用一枝狼毫小楷笔,在一张淡黄色仿古信笺上,一点一画的指导着丁嘉耕在书法上存在的问题,他同时称赞丁嘉耕的字:“师古能化,陈中出新,典雅秀劲,擒纵有度”。并鼓励他“坚持数年,定有大成。”沙老不知疲倦地和他一谈就是3小时,并当场为丁嘉耕挥毫作书。从此,丁嘉耕成了沙老家的常客,并被沙老接纳为弟子。

  德才兼备学做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丁嘉耕被选调到北京人才济济的军委总部工作。对于一个在书法艺术上有追求人来说,北京是个好地方。但丁嘉耕有自己的原则,工作上“八小时内拚命干,八小时外作奉献。”上班时间,他一门心思处理公务,决不去想练书法的事,做到“眼勤、手勤、腿勤”,首长交办的事马上落实,决不拖延,白天没有处理完的工作,晚上必须继续干

  ,熬通宵是常有的事。他朋友多,但朋友们都知道,不要随便请他吃饭,他一般不参加这样的应酬。

  工作之余,他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书法,丁嘉耕的儿子说:“打我记事起,我看到的都是爸爸几乎整天熬夜写字、写文章的背影。我和我妈都一致评价,爸爸无论是人品、事业、才能、外貌,都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丁嘉耕以优异成绩先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大专、本科班深造,成为我国书法学界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欧阳中石教授的学生。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坚持攻读完48门书法专业课程,得到启功、沈鹏、刘炳森、张海、李铎等书法大家的指教和欧阳中石先生的面授机宜。他的书法理论与实践都有了质的飞跃,完成了从一个书法爱好者变成一个书法家的飞跃。

  记者问丁嘉耕对书法老师教的哪句话印象最深,他说沙孟海老师和欧阳中石老师说过同一句话:“书如其人”。沙老常用柳公权那句话教育弟子:“心正则笔正”。丁嘉耕在做人上,谦谦君子风度,处处以诚待人,以义为上,爱别人胜过爱自己。他说,书法是抒情的艺术,艺术家的学识、修养、情感、心态无法避免地通过书法线条语汇表现到书法作品中去。每幅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家心灵曝光。丁嘉耕以岳飞和秦桧这一忠一奸为例讲述书与人的关系。二人当时都是书法大家,就从字来讲,秦桧的字还要好一些,但现在岳飞的字在神州大地八方流传,秦桧的字却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消亡,唯有在声讨奸臣的故纸堆里,才能找到他的名字。因此他认为,当好一个书法家,只有德艺双馨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