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医患关系

“医患”双方唇枪舌剑

发布时间: 2014-07-21 14:49:52   |  来源: 深圳新闻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医患”双方唇枪舌剑

  昨天下午,第六场“委员议事厅”对“医患关系”展开辩论。

  昨天下午在中心书城南台阶举行的第六场“委员议事厅”活动,以“医患关系”为主题,为患者与医生提供了一个公开“辩论”的舞台。来自社区、公司的政协委员代表患者一方,来自医卫界的政协委员代表医生一方,分别站在各方角度唇枪舌剑。法律界人士和心理学专家站在中间立场不时参与点评,更有现场观众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插入评说,80分钟的讨论让观众目不暇接。

  “委员议事厅”活动由市政协主办,昨天的活动由农工党深圳市委承办。市政协主席王穗明,副主席张效民、林洁、陈倩雯和秘书长赵燕民参加活动。

  交锋一 找熟人

  患方:不找个熟人医生,担心听不到真话

  医方:找熟人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医疗界的折射

  市政协常委、罗湖区政协副主席宋强为昨天活动主持人。他先请八位政协委员对医患关系发表看法,一时间便出现两大阵营,以患者利益为代表的委员和为医护人员代言的委员的观点都旗帜鲜明。

  市政协委员、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裁陆卫平代表患者先说了自己的感受:一生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哪个医院有熟人,为啥?一是没有关系就要排队,还不一定找得到好医生;二是有熟人能听得到医生的真话。

  “这个可不能怨医生啊,” 福田区政协常委、福田区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科主任李剑松说,“你小孩上学要排队你找不找熟人?找熟人并不是我们医疗界特有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医疗界的折射。”

  交锋二 医疗服务

  患方:问诊不仔细,上来就化验

  医方:经营任务把医生逼成“开单”工具

  “问诊不仔细,上来就化验;同病不同价,相差十几倍……”陆卫平接着拿医德医风“开炮”,他引用中国消费者协会总结出来的“医疗服务多宗罪”来列举“证据”。

  “病人不满意,医生就满意吗?”李剑松连珠炮似的发言倒出了医生的心里话:医院要活下去,作为院长你能怎么样?每个院长都必须学会经营,医院把所有的经济指标打包给每一个科室,然后分解到每一个医生,医生就这样成为了“开单”工具。“成本、房租、水电、设备折旧费、员工工资,这些难道应该是医生想的事情吗?”

  市政协委员、北大深圳医院工会主席张明正为医生辩解说,医生给病人开单的时候其实也会结合病人的经济情况酌情考量,比如一般会问病人是医保还是自费,家里经济条件如何,用国产药还是进口药。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南山区卫生局副局长常巨平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医患关系之说,就源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鼓励医院自主经营创收,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从此变了。

  市政协委员、市新建市属医院筹备办公室主任余卫业则补充道,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到20%,其余的都靠医院自己创收解决。

  交锋三 过度检查

  患方:治个感冒也要拍片

  医方:多检查也是医生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上趟医院不做点检查只怕出不来,哪怕治个感冒可能也要去拍片,这是患者一方的感受。

  李剑松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对社会认为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她说,现在医学科学发展,医生不像过去传统凭经验治病,每一个疾病都有常规检查指南,医生必须按照指南来做。比如,一个感冒可能是200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医生确实需要依靠必要的检查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及早拿出措施治疗。但另一方面,李剑松也坦言,多检查进行病因的排除也是医生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生有证据来证明自己当初的判断,这样一来也导致必须要做一些检查。

  交锋四 医患沟通

  患方:好容易见到医生,就不能多说几句吗

  医方:病人太多导致医生“惜话如金”

  “有一个病人走了深圳好多医院没有治好,到了港大深圳医院,医生和这个病人谈了40分钟,结果病人很满意地走了。”张明正所举的这个例子,成为李剑松理想中的医患关系。但现状是,医生与患者之间充分的沟通,对医生和患者都是奢望。对患者而言,医生的“沉默是金”就是最让人不满意的。

  “我们一天最少要看80个病人,给每一个患者的时间确实只有5到6分钟。” 李剑松说,医院目前还没有形成预约机制、分诊机制也是重要原因。

  盐田区政协委员、盐田区盐田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侯保平认为,患者评判一个医生好坏的第一印象,可能不是评判他的医术,而在评断他对患者的态度和责任心,他能感受到医生对他的关心和负责任。在他看来,医术最大的价值更在于安慰和帮助病人,而治愈只是部分结果。

  来自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的一名负责人与大家分享的一段经历让人动容:他的德国导师在进病人房间前一定会敲门,拿听诊器给病人听诊时会先把冰凉的听诊器捂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