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秘诀:“大点”看病“小点”拿药
发布时间: 2015-04-20 09:41:27 |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2. 注意转诊的“有效期”为30天
新的转诊机制完全在电脑上进行,不再需要社区基层医生填写老旧的三联单。只需在社区就诊后由社区医生进行系统操作,转到选定定点医院或无需选点的专科医院,即视为转诊成功。现在的转诊虽然不需开具转诊条,但也需要社区医院医生在信息系统上进行转诊登记。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判断,确实需要转诊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才可以转诊,而且需要全科医生填写完整的就诊病历并签名。
“小点”单次转诊在30天内有效,在此期间患者在选定的“大点”内无论进行多少次门诊治疗,均可享受55%的医保报销,当然,前提是300元的月度限额(职工医保)。如果超过30天的转诊有效期,在“大点”的报销比例就会从55%降为45%。因此,如果因为病情的需要必须在“大点”治疗,也要注意回到社区医院办理转诊手续。而单纯为省10%的费用而转诊是不允许的。
3. 小病找“小点”可报80%,比“大点”省25%~35%
能在“小点”搞定的常见小病,在定好的“小点”就近解决,免去在“大点”扎堆排队就诊费时费力的麻烦,门诊统筹报销比例还可高达80%,比原来还高出5%,比“大点”更可省25%~35%。这对一些老年群体来说,还是划算很多的。因此,感冒发烧这样的轻病小病,到社区就诊,对患者来说更划算,同时,也能减轻三甲医院“就医难”的压力,从而也达到了分级诊疗的目的。
4.常见病找二级医院收费比三甲“大点”低一成
大多数人把注意力放在了社区医院的“小点”和三甲医院的“大点”,却忽视了不少同样也被定为“大点”、医疗水平较高、实力较强的区级二甲医院。事实上,区级二甲医院在医保报销上还是存在一定优势的。由于医疗机构的分级不同,区级二甲医院包括药费定价在内的相关收费比三甲医院还低一成,二甲收费是三甲的90%。此外,区级二甲医院的住院起付线只需800元,退休甚至只需560元,都比三甲医院低。而职工的报销比例更是达到85%、89.5%,比三甲医院多出了10%和15%的报销比例。
因此,如果不是疑难杂症,而只是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性的疾病,不妨选择二级甲等的区级医院的“强项科室”看病。比如,广医荔湾医院的内分泌、中医正骨、骨科、妇科、风湿免疫等科室在周边街坊中就比较有口碑。这个选择,一方面患者可以免受到大医院门诊排长队、住院等病床之苦,另一方面也可确保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二级医院,从而实现分级医疗的目的。
5.“大点”看完病可到“小点”拿药
如果参保人员已选好“小点”和“大点”,在社区医院首诊后,由于病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需在“大点”看病,但同时又觉得55%的报销比例太低,可在征得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同意后,办理转诊手续,到“大点”看病,然后再到“小点”拿药。
当然,也会有一种情况是,“小点”药品目录与 “大点”开出的药物不能完全对接。当然,这一做法的前提是,经社区医院首诊后,的确需要去“大点”就诊,否则,不必盲目去“大点”扎堆。
6.在医联体内办定点转诊可享“绿色通道”
现在有些三甲医院跟周边的社区医院组成了医疗联合体。比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日前就与越秀区、荔湾区区内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成立了医疗联合体。比如广医三院早在去年就加入了荔湾区医联体。
市民可在医联体内任何一个医疗机构就可以完成“大小点”的选择,不必“两头跑”,而且,市民在医联体里的“大点”还可享受“绿色通道”便捷就医待遇,优先为医联体成员单位预约挂号、床位、检查、会诊等,优先收治社区医院转诊患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