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滚动新闻

住院医师制度追踪:名医不是速成品

发布时间: 2015-03-27 10:19:53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大轮转避免“管状视野”

  ■设置准入机制与退回机制,筛选掉态度不端正、混日子、走形式的住院医师

  为了让住院医师打好广博的基础,有一个宽的专业技能基底,协和至今仍然保留大内科、大外科的二级学科学系建制,协和的住院医师要在二级学科所下属的各三级学科进行全面轮转,打下扎实的临床功底,在此基础上进行跨科轮转。通过这样的培养,住院医师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的临床思维,避免因过早专科化导致的“管状视野”,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既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张路拿出一张排班表,内科名下有消化、呼吸、血液等10余个亚专科。培训期间,他在每个科室至少待两个月。内科疾病较别的科室更加复杂,并以老年患者居多,全科培训让张路打破“专科医生只会诊断本科疾病”的局限。他家有多位医生,遇到医学问题时,他是大家首先求助的对象,因为他是家中唯一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生。

  龙笑回忆起自己当住院医师值夜班的情景。最初的数个夜班,年资高的医生陪她一起在值班室守到天亮。她说:“当时我以为他们工作忙,熬夜加班。当我经历完那个阶段后,才明白老师们是特意留下陪我,给我精神上的鼓励。”

  对年轻医生实施严格培养,与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信念。在协和看来,不只是培养合格医生,而是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医学精英。协和医院设置了准入机制与退回机制,筛选掉态度不端正、混日子、走形式的住院医师。

  一项好的传统和做法,难免受到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临床医学高度专科化对培养全面思维人才的挑战,医患信任缺失的背景下如何规避医疗风险与责任等,如何保护教师队伍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等。近年来,协和对现有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教育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就是为了给予好传统一个重要支撑。

  “三基三严”是学习上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工作中强调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这是协和住院医师培养的精髓,也是协和的立院之本。“从去年起,医院组织住院医师的图霸争锋赛、病历汇报大赛,将交接班、床旁教学等日常工作情景融入到比赛中,极大地激发了青年住院医师的学习热情。”曾任内科总住院医师的郑威扬说。

  延伸阅读

  协和医生成长路径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之初,就按照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约翰·霍普金斯模式,在中国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医院坚持统一的住院医生培训标准,即使在国外著名实验室做得很有成就的副教授,回到协和,想当临床医生,仍要从收病人、写病历做起,补上住院医师培训这一课。在协和近百年的发展史中,培养造就了以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黄家驷为代表的医学大师和众多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并向全国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圣殿和医学大师的摇篮。总结协和人才培养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并坚持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协和的大夫都是“熏”出来的。协和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院史馆、病历展、出版医学大家传记等形式进行传统教育和实践教育,让青年医师体悟协和“忠于科学的事业精神和忠于人民的奉献精神”,时刻提醒年轻人“医生为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浓郁的学术氛围、厚重的文化传统、严格的制度要求、老师的言传身教、全院的关心爱护,使住院医师在协和这座熔炉里砥砺品质迅速成长。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