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聚焦新医改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宝鸡:淡化编制盘活人力资源

发布时间: 2014-12-19 10:30:55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编制到底是什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护士赵丽琼想了想说,她难以回答。赵丽琼没有编制,但多年来,她已习惯同那些有编制的老职工享受一样的待遇,在岗位工资的基础上按绩效取酬。

  从2003年开始,宝鸡市级医疗机构就再也没有新增一个有编制的医务人员。宝鸡市医改办副主任万正斌说:“上世纪80年代核定的市级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数为2338个,现在仍旧为2338个。”

  “孔雀东南飞”

  这个几十年不变的编制总数,曾给宝鸡市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极大困扰。万正斌说,有编制的人不一定适合医疗机构发展的需求;编制总量不变,意味着医疗机构难以根据发展需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因为医疗机构一旦满编了就难以再招人。

  2003年,宝鸡市级医疗机构开始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当时,大批医疗骨干不再眷恋医院内的编制,纷纷辞职到东南沿海省份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不再眷恋编制的原因,一是医疗机构编制的“含金量”低。作为政府主办的事业单位,公立医疗机构往往是差额拨款,政府财政并不会拨付足额的编制内人员工资,医疗机构必须靠自身的收支盈余予以补足;二是被编制束缚的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性差,而僵化的分配制度也使一些骨干医务人员出走。

  “2003年,我的导师离开了,受聘到广东的一家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姚亚洲说,当时的状况是,没有病人,没有实践的机会,一个月拿着1230元的固定收入,让人心灰意冷。

  骨干人员流失严重,想招的人又进不来,医院发展近乎一盘死局。宝鸡市不得不走一条“以政策换投入的道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