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医患关系

病例讨论公开 拆除医患“心墙”

发布时间: 2014-12-05 09:45:34   |  来源: 河北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公开疑难病例讨论,就是为了让医生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耿翠芝说,中心还将推行“全程沟通”机制,多听病人说几句、多对病人说几句,通过沟通建立信任。

  “这一模式非常好,去除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隔阂。”程某说,通过参加讨论,病人和家属对病情发展、用药情况、治疗方案等都做到了心里有数,也不再盲目害怕。

  “听医生的吧。”当患者和家属说出这句话时,是信任在起作用。李海平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据介绍,乳腺中心开展这样的病例讨论两年多来,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每年接诊的新发乳腺癌患者有1500多例,开展手术约3000多例,但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

  沟通环节提前,患者是否参与需斟酌

  这是一个多学科病例讨论,除医大四院乳腺中心的所有医生外,参加讨论的还有解放军307医院肿瘤科专家,以及医院呼吸内科、化疗科、放疗科、CT室、消化内科等科室的近10位专家。在讨论中,患者家属坐在离主管医生最近的地方。

  “在我国,对于癌症,无论医生还是家属,大都不愿让患者知道病情,害怕患者因恐惧而精神崩溃,从而导致病情加重。”耿翠芝介绍,医院普遍的做法是,不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只有专家们“关门”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最权威或高水平的专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由主管医生将结果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

  但是,在工作中,医生们发现这种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患者尤其是那些疑难重症患者的需求。“如今信息更发达,人们的知识越来越多。”耿翠芝进一步分析说,但是普通患者往往不可能对病情和医治方法有详细、全面了解,因此,当主管医生把讨论结果和最终治疗方案传达给患者及家属时,他们就会提出很多问题,得不到足够解释就很容易对治疗方案持怀疑态度。如果医生再带有一些个人情绪,就容易与患者产生矛盾。

  基于这些因素,2012年9月,医大四院乳腺中心决定让患者和家属提前介入治疗方案的讨论,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开的多学科病例讨论模式。除了本科室医生外,他们还会邀请协作科室专家及患者、家属参与疑难病例讨论。目前,该院乳腺中心将每周五上午定为公开的疑难病例讨论日,每次都要选择2个以上疑难病例进行公开讨论。

  “我们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参与,能不能参与还是要预先和家属一起斟酌商量。”耿翠芝表示,患者如果有了解病情的意愿,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医学知识,这样的讨论对他们才有意义和帮助,否则对讨论内容听不明白,对医生的分析断章取义,反而不利于患者治疗。

  图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会议室,正在进行四位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讨论。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