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政府支撑托底 企业转型升级 员工提升技能去产能,妥善做好职工安置

发布时间: 2017-03-13 10:37 | 来源: 人民网 | 责任编辑: 袁伟轩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省管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 陈祥恩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鑫矿业股份公司阜康冶炼厂技术中心化验高级工程师 热孜古丽·库拉洪

  全国政协委员:

  湖北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宏江

  2016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去产能”作为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对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帮助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困境十分重要。过去的一年,去产能初见成效,新的一年需继续深入推进。

  推进去产能,需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2017年,去产能还会“扩围”,一些产能利用率低、过剩产能严重的领域也会被纳入这一范畴。随着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关停,就业岗位将减少,职工再就业压力加大。去产能的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是必须守住的底线。面对这条“线”,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干?

  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

  过剩产能消耗大量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造成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如果不及时去产能会带来极大危害。湖北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肖宏江委员说,从去年开始,煤炭、钢铁等行业先行一步,在去产能方面初见成效,过剩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年应继续“扩围”,处置“僵尸企业”。

  推动传统过剩产能出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政府和企业配合,全面协调推进。“在推进去产能过程中也有一些难点。比如,去产能涉及地方财政、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等问题,这些矛盾确实存在。”肖宏江建议,推动去产能要在降费和降税问题上一起发力,降低企业负担。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企业负担减轻了,才能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就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要想完成国家提出的用3到5年时间煤炭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的目标,2017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河南省省管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陈祥恩代表指出:“去产能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人员安置、资产处理、债务处置这三大问题上。去年河南拿出27亿多元来推进人员安置,财政补贴力度很大。此外,对资产清退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问题,增加资本注入、协调金融机构实施债转股等都很有必要。以河南为例,中国建设银行就与3家企业签订350亿债转股合作协议,实施后可降低3家企业资产负债率6.8个百分点。”

  面对相关人员分流安置,转岗就业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去年就已经出台了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发上线了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信息系统,针对部分地区任务比较重的问题还组织实施了专项就业援助行动。并且发挥社会保障和生活救助的托底作用,确保没有能力再就业人员基本生活。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鑫矿业股份公司阜康冶炼厂技术中心化验高级工程师热孜古丽·库拉洪代表说,现阶段正是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的时期,停产整顿可能导致职工收入缺乏保障。政府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安置好职工转岗。“新疆八钢集团就通过与央企的合作,成功完成了转型过渡,有效解决了职工就业和厂子生产的问题。”

  企业有钱赚、员工愿意干

  政府给予支持和托底,企业也应主动减量、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员工技能,做好员工转岗就业、再就业培训,将落后产能的“负能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优化经济结构,也包括优化员工素质。“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来提升效率,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对员工的培训。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要靠职工的贡献,新技术得有人会用,好政策能及时落实。这两年,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开设了不少专业技术培训班,并注重锻炼大家的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升服务意识。”库拉洪表示,淘汰落后产能之后的企业,更加适应经济新常态,对员工来讲是更好的平台。产品质量好了,自然能卖得出去,厂子效益高了,员工的生活也能得到保障,最终实现“企业有钱赚、员工愿意干”的良性循环。

  职工安置要以人为本,再就业应因地制宜。相较于资产与债务这些“物”,人有思想、会说话,妥善安排的技巧要求更高,也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尊严。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职工的情况千差万别,诉求不一,相应地,人员流转路径也要多元化,例如企业内部调剂、转岗消化,到年龄正常办理退休手续,停薪留职等。陈祥恩表示,“大部分矿井天然地不在城市里,要么在山沟沟里,要么在距离城区几十公里偏僻的地方,有些挖煤工几代人都在干这行,他们每天两点一线地工作,与社会联系很少。如果不做好技能培训,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劣势将很明显。”为此,企业自身可以通过因地制宜开发新产业,实现人员就地消化。河南有些煤炭企业就找到了这个好路子。在平原的矿井可以在塌陷区发展渔业,在土质较好地带发展果蔬、大棚等特色农业、林业,带动就近就业。有些矿井虽然寸草不生,但阳光充足,可以发展太阳能发电,吸纳原职工。

  职工可以变底线为“起跑线”

  政府和企业合力守住职工安置的底线,职工自身可以变底线为“起跑线”。库拉洪说,“职工首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知识,必须有提高综合能力的意识。政府和企业托着,咱们自己也不能闲着。个人素质提高了,不仅企业会选择你,你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在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一系列确保职工妥善安置的政策落地,大家对“去产能”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年提高。陈祥恩认为,相较于去年,今年职工们对去产能政策的认知度、思想统一度、自觉性意识都好了不少,这是一大利好。不过,人员安置存在年度叠加问题,需要持续关注。产能去除快,但人员消化周期长,“今年除了既定的4万多人员安置目标,还要将去年没有安置好的再安排,也很可能再挤压到后年,没有5年左右时间,人员安置不会彻底解决好,所以任重而道远。”

  “去产能”已进入攻坚期,“扩围”后,更多企业将面临员工分流、转岗等问题。政府、企业、员工应协同努力,确保职工有安置、社会可承受、民生有保障。(本报记者 赵贝佳 王 观 齐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