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唐山市第五医院“六姐妹”护理组
发布时间: 2015-10-29 14:56:01 |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第二代护理组接班
把“六姐妹”精神发扬光大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2005年,“六姐妹”护理组进行了新老更替,第二代“六姐妹”接过了爱心的旗帜,护理组也由男病区转到重症女病区。第二代“六姐妹”由组长雷红敏,成员徐广焕、王东新、裴永珍、李晶、刘雅书组成。她们始终坚守第一代“六姐妹”护理组的信念、执著、热情和干劲,继续奉献青春和热情。
组长雷红敏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患者情绪低落,她会亲自开导;患者不吃饭,她会亲自去喂。没有人记得她奉献了多少业余时间,也没有人统计过她为患者捐出过多少物品。
病区有10多名住了10年以上的老患者,有的是孤儿,有的被亲人遗弃,有的亲人无暇照料。曾有一名姓岑的患者,住院2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身体极度消瘦,吃喝拉撒都由姐妹们负责。雷红敏每天都要提前上班帮患者洗漱、喂饭。下班后,她仍放心不下,常常吃过晚饭还要到病房查看。患者不能长时间站立洗澡,她特地买来大盆,让患者坐在盆里洗浴。患者指甲钙化,影响穿鞋、走路,她带领护士们打来温水,反复为其泡至指甲软化,再用剪刀为其修甲。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做就是5年多。
“六姐妹”无时无刻不把患者当作亲人。一名“三无”患者,因智商低不能进行正常交流,解不出大便也不会表达。裴永珍发现患者一遍遍往厕所跑,且表情痛苦,身上散发着臭味,意识到患者便秘,她戴上手套,毫不犹豫地帮患者抠出了干结的大便。旁边的患者感动得哭了,说:“你们真伟大,有些儿女都做不到的事情,你们做到了。”
第三代护理组继续前行
用创新精神诠释职责
2010年,“六姐妹”护理组更新为清一色的80后。她们是组长王磊,成员佟艳靖、王凤杰、吴卓、艾丽、段铮。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毅然决然选择了单调繁琐、又有风险的精神科护理工作,并接过传承和发扬“六姐妹”精神的重任,将爱心传递。
有一次,一名从东北来唐探亲的患者,因生活琐事,引发精神失常而入院。“六姐妹”中的王凤杰像对待亲姐妹一样,给患者洗澡、喂饭、喂药,还被抓伤了手指。但小王没有抱怨,一如既往,有空就找患者谈心、做心理疏导。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很过意不去,知道王凤杰10月份结婚,出院时非要送礼物,被小王婉言谢绝了。回到家乡后,患者还是念念不忘,写信表达对小王的祝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温暖的回报。一次,佟艳靖在护理躁动患者时,被患者飞起一脚踹在小腹上,踉跄着倒退几步跌倒在地,疼得直不起腰来,坚持到下班后才到外院检查,结果是膀胱损伤。像这样的危险,姐妹们都曾经历过。然而看到病人在她们的照料下日益好转,这种快乐让所有的伤痛都烟消云散。
作为年轻一代的“六姐妹”,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她们更注重护理创新,先后推出了爱心互助小组、美容美发护理、聊天护理、层次护理等举措,并在全院推广。
层次护理与普通护理不同,更注重安全的管理。她们首先制定了一套严密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评估,将患者分为高危、重点和普通三个层次,并用红苹果、绿苹果作为标记,有效保障了护理安全。
新入院患者李某,被评估为高危患者。吴卓接班后,将她作为护理重点密切关注。凌晨4点,吴卓隐隐约约听到叹息声,循声仔细查找,发现患者捂着胸口叹息,一测脉搏128次/分。吴卓立即通知值班大夫处理,并守在患者床旁密切观察。患者需要转院,吴卓不顾疲劳护送患者,安顿好患者回到医院后,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患者张某经亲人探视后,情绪发生变化,“六姐妹”对患者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对症护理,由胸前佩戴的绿苹果改为红苹果,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又重新换成绿苹果。这位患者康复后,送来了两大筐苹果,分发给了住院患者,她说:“苹果在我的生命中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三十载雨雪风霜,寒暑更迭,三十载春华秋实,岁月风尘,一代又一代的“六姐妹”,凭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薪火相传,一路前行,用爱心和奉献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去一片绿荫、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