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滚动新闻

专家:公立医院要实现严格公益性需大幅瘦身

发布时间: 2015-06-01 09:40:02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责任编辑: 许晴

  国家应该把钱花在公立医院服务的重点领域

  中国青年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国恩:过去的政策希望通过行政手段,把医疗服务费用控制在一个我们认为合理的、人们支付得起的水平。这对200多万医务人员的影响最直接,因为他们是事业单位编制。由此,他们的基本工资水平就被控制起来了,医院的各种服务收费也就被控制起来了。而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不够,他们的工资增长需要和其他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有一致性,而医疗服务收费又不能放开,因为医疗服务是最能体现政府办医公益性的地方。所以,政策就在药品方面开了个口子,这就成为医院创收的方法。

  中国青年报:我国医疗改革过程中有很多成果,但也有一些问题反复出现,您认为根源是什么?

  刘国恩:近些年来,医改筹资在医保制度上步子迈得大,而在医疗服务公益改革上步子迈得小。最大的问题还是国家对自己要办什么样的公立医院不清楚,即公立医院的服务重点一直没有明确。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国家在行使职责、配置资源上就会出现问题——既想推进公益性,又想在医院收入等方面进行干预,这就打乱了改革部署,混淆了公立医院的职责,出现目前这种状况。

  本次公立医院改革还是没有讲清楚公立医院的服务重点。我国公立医院作为主导力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情况,但下一步医改必须搞清楚,在公立医院为主的前提下,政府重点干预的地方是什么。总是强调大原则,全线推进,没有太大意义。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公立医院的服务重点应该是什么?

  刘国恩:我认为国家之所以要办医院,就是社会办医有完不成的工作。比如目前一些地区医疗服务发展比较滞后,人民群众购买力相对低,靠社会办医照顾不到。再比如疫苗的研究和提供、特殊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医学生的培养、基础医学的研究等领域,往往公共性强,经济回报慢,可能要过二三十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能收到回报,对社会办医的吸引力相对低。这些边缘的、贫穷的、公共性的、外部性的、基础性的领域,才是国家办医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民办医院做不了、不愿做,也没这个义务来做。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接下来应该如何推进医疗改革?

  刘国恩: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97%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个制度普惠程度很高,在这个基础上国家还在推进大病医保。国家可以不强调办医主体,财政投入采取补需方的方式,让老百姓自己选择医疗服务方式,只要确保投入的钱不被浪费和贪污就好。

  国家也可以抓住部分公立医院进行改革,以保证公益性。由于财政能力有限,政府需要区分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的特点,把钱花在公立医院服务的重点领域。而且这些领域应该由政府公共财政全面兜底,即使“赔钱”也要做。非重点的就可以放下,靠动员社会力量办医来解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