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滚动新闻

专家:公立医院要实现严格公益性需大幅瘦身

发布时间: 2015-06-01 09:40:02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责任编辑: 许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刘国恩,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补助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并且强调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如何在保证医院运行效率和医务人员收入的同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

  如果提高医疗服务收费,老百姓医疗负担很难减轻,甚至会加重

  中国青年报:本次改革特别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定位,您怎么理解公益性?

  刘国恩:在我看来,广义上的公益性是指医疗改革公众能够受益的程度。对于公众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即老百姓看病方便,不用去大医院的门诊排长队、等很长时间就医,在家门口就有良好的社区医院;第二是公众看病负担的降低,也就是政府加大出资力度,通过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医保投资的加强,来分担医药支出;第三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广义上的公益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可以帮助实现。目前我国医改强调的主要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主要靠政府出资来实现。

  中国青年报:改革强调切断公立医院的逐利链条,同时保证不增加人们的就医负担,这是否意味着要大幅提高财政投入?

  刘国恩:完全切断公立医院逐利链条,让它彻底回归公益性是可以的。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的收入,需要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完全兜底。但是现在公立医院全靠财政供养不现实。一方面,公立医院数量庞大,有10000多家。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目前国家每年对公立医院的当年投入仅占到其总需求的5%~10%,还有90%是公立医院自己筹措的。现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很普遍,大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左右,此外还有来自器械、耗材的收入。

  如果提高医疗服务收费,老百姓医疗负担很难减轻,甚至会加重,这与公益性的追求不一致。所以,在财政支出能力范围内,如果想实现公立医院严格意义上的公益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公立医院进行大幅瘦身。首先就是减少公立医院的数量,减到现在的1/3以下,财政就能对每家公立医院兜底了。其实,我国现在也不需要那么多大型公立医院。2014年每百人里只有10人左右需要住院服务,大部分只需要门诊服务,门诊服务中的很大部分也不需要在大医院进行。

  中国青年报:完全靠财政支持会不会导致公立医院服务效率低?公立医院数量减少,医生何去何从?

  刘国恩:中国有句古话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效率肯定会有影响,但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而且服务效率应该更多体现在社会办医层面。如果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在社区建立越来越多高效的、以门诊为主的诊所,老百姓就会发现看病时间缩短了,医生服务态度变好了,而且医疗机构自己就能运行得很好。这不是效率是什么?

  对于医生,如果能让他们自由执业,有自己的诊所、团队,每个人一个月能赚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还需要考虑怎么说服他们离开公立医院,或担心他们的收入保障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