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破解医患纠纷的密码
发布时间: 2015-03-18 10:41:17 | 来源: 中国日报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图片来自网络
不是疾病缠身,恐怕没有人愿意住医院。
一次意外,带着刺骨的伤痛,我躺在了医院的病房里,谁料想,这一躺就是二十五天……
二十五天,是那么的漫长,天天与伤痛对抗,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此前从未想过那该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体验?更未曾想到的是,临近出院的日子,竟有一丝眷恋,因为那弥漫在病房里的微笑,那萦绕耳边的关切的话语和充满了信任的目光……
疼痛撕心裂肺,而非我刻意矫情,入院时左脚已经肿得圆乎乎的,呈透明状,疼得无法挪动。片子显示,脚踝部位三处骨折,一处严重错位。
一人入院,全家操心。亲友团纷纷赶来,满满的关爱,主意出了一箩筐:“咋不去白马寺?”言语中明显有对当地医院的不信任;“有医院三千元包治好!”还有考虑经济的;“伤筋动骨100天,没必要动手术,打上石膏,养些天吧……”懂行的业余专家也有。
为防病急乱投医,关键时刻还是要听主治医生得意见,看罢片子,医生说:“根据片子情况,我建议手术治疗,因为脚踝处是关键部位,情况复杂。”
“到了医院,就得听医生的,因为你是病人。”要信任医生,这道理人人都懂,根本用不着讨论!然而,事实却不尽如此。近年来,医患纠纷频见报端,争执不下。患者认为,医生不该太傲慢,不应气势汹汹,期盼着医生保证“进来是病人,出去是好人,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
医生说:“我的职业决定自己一只脚在病房,一只脚在牢房,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绝不存在想把病人往坏里治的念头。”
患者要求医生拥有如万能上帝的能量——妙手回春,这种对峙的想法,加剧矛盾升级。事实上,对于医学理念,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在科学的原野中仍有黑暗的地方。”但病人及家属却至始至终希冀着“黑暗不属于我”。
这样“自私”的想法为医患关系埋下了祸根。为缓解这对本应信任、亲如“一家人”的矛盾,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提出了“双心门诊”,即主治心病兼治身病,这一理念和举措架起了医患关系的彩虹桥,让白大褂不再恐惧,让患者积极配合。
一些小病,比如骨折,应该不是啥大病,信任多一些,沟通轻松愉快,治疗好不是问题。但“鸿沟”需要化解,倘若医患双方一直做矛盾的“选择题”,出现争执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