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食品安全

我国缺少有公信力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发布时间: 2015-03-11 10:53:50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通过益派咨询对1917人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36.7%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37.5%的受访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他们认为食品安全领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25.0%的受访者对此感到无奈,认为“人总要吃东西,再怎么焦虑都没有用”。

  对食品安全问题,公众各有各的应对措施:66.9%的受访者选择“尽量购买有机、绿色或无公害食品”,61.3%的受访者选择“买知名品牌或价格更高的食品”,59.9%的受访者“抵制曾经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27.8%的受访者选择“自己种菜和制作食品”。11.4%的受访者未采取任何措施。

  进一步分析发现,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焦虑,与他们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密不可分——78.0%的受访者是通过媒体报道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57.7%的受访者的相关信息来自亲友间交流。而不到一半的受访者通过“自己查资料”(47.3%)、“专业机构”(38.2%)、“学校的常识教育”(27.4%)等方式获得相关性信息。

  在新闻报道和人际传播中,往往是那些“耸人听闻”的事件有更大的影响力,一些流传很广的信息,后来被证明是谣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焦虑。

  2012年,当看到“市面上一些牛肉可能是由致癌的牛肉膏制作而成”的新闻时,还是复旦大学历史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的吴恒意识到,自己吃了近半年的10元牛肉盖浇饭,极有可能用的就是问题牛肉。

  为了弄个究竟,吴恒决定创办一个专门收集、整理、检索食品安全信息的专业网站——掷出窗外。现在,每天有4000~5000人在这个网站上,浏览检索食品安全问题信息。

  在吴恒看来,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是造成当下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由于以前一些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公众现在对政府信息平台失去了信任。而在政府之外,目前只有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少数平台,在做传播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的事情。我国缺少一个具有公信力的、专业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的政府正在从‘监管’走向‘治理’。”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他对食品安全的未来充满期待。他表示,目前,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模式正在改变。比如,此前被多次诟病的多部门重叠监管的问题已经开始得到改善。

  据媒体报道,2014年7月,天津市的质监部门与工商、药监合并,成立了我国首个省级的市场监管局。而浙江省也已有27个区县试点成立市场监管局。

  当然,在食品安全上不是只有成绩没有短板。胡颖廉同时指出,目前,在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由于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布或沟通,导致公众认为问题严重,从而产生恐慌。“未来,政府应该在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和信息公开化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