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呈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专家解析孩子的“成长烦恼”
发布时间: 2014-12-23 09:52:43 | 来源: 中国江苏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关键词:“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
案例回放:小娜是个很努力的女孩,但由于家境贫困,再加上学习成绩差,她逐渐陷入失落和自卑中。同学们的嘲笑讥讽、学生会的面试失败,宿舍关系的恶化,一连串的打击让她难以承受。这是江苏省邗江中学报送的剧目《娜时花开》中的故事。
这样的孩子常被称为“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似乎命运总与他过不去,自卑情结深深缠绕着他。家长看着着急,却不知如何应对。
邗江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飞飞老师支招说,从孩子自身来看,应积极做情绪上、认知上的调整,“别人的一个眼神,同样的一件事,在自卑的孩子和乐观的孩子眼中有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情绪体验。”朱飞飞说,“其次,要勇敢地敞开心扉,主动融入到集体中。你觉得别人孤立你,你给别人机会了解你了吗?”
朱飞飞表示,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对这类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教育。当孩子有乐观积极的表现的时候,要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强化他的积极表现。同时,家长要学会倾听和交流,在家庭里营造民主的氛围,给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孩子的问题,从根源来说,常出现在家庭上。在心理咨询案例中,我们发现自卑的孩子,家长经常很强势。家长应该发现和承认自己在同孩子交流时的问题,和孩子一同慢慢地去改变,而非单纯归咎于孩子。”
关键词:早恋是只“青苹果”
案例回放:处在“花季雨季”年龄的何小邪最近有些烦,她收到了一封本不属于自己的情书,不知情的她的少女情怀被激发了,陷入了胡思乱想,每天魂不守舍。这是江苏省苏州中学选送的剧目《一封情书》中的一幕。
青春期来临,孩子们逐渐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平淡的内心产生了朦胧的情愫。那么,问题来了。
“你们还这么小,懂什么”“要以学习为重”这是有些家长对待孩子异性交往的态度,更有甚者,采取调班、调校的方式,将孩子们物理隔离开来。
有一段时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杨丽君副教授常在等公交车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要坐的车子一班班过去了,但他俩却不急于上车,而是不时牵手,愉快的聊天。“我就想和他多呆一会。不过,在学校里,同学常常说闲话,让我们很苦恼。”小女孩说。
早恋,的确是一只困扰着青少年成长的“青苹果”。
“进入青春期,渴望同异性交往,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过程,早恋也不是洪水猛兽。”杨丽君说,“学校不能强制、粗暴的予以干涉,而应多创造一些异性交往的机会,给孩子们正常交往的空间。有时,强迫、压抑,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杨丽君认为,在亲子交往中,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吃穿用度和学习成绩较为关注,而对孩子的心理世界缺乏了解和沟通,孩子异性交往方面的情况更是很少过问和交流。“孩子们对异性产生感情是没有错的,家长们不用丑化或是憎恶它,更不应视之为‘洪水猛兽’,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时告诉他们,正确的恋爱观是怎样的,什么是真正的爱。”
关键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案例回放:“大人啊——你总说,我太小,别管大人的事,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是南京市东山小学表演的剧目《生日》中小演员的一段独白。
这段独白,道出了亲子沟通存在的困境。每个父母都爱孩子,可当自己费尽心血地为孩子的成长铺设道路,大包大揽地时处理很多事务时,有时换来的却是叛逆。我们该怎样来爱孩子?朱飞飞建议,父母应该多倾听、多理解、多包容孩子,产生共情,才能建立起信任,再建立起一种引导沟通的渠道。“家长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期待设定孩子成长的方式,而常常忽略了什么是孩子想要的,什么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杨丽君分析说,孩子在12岁以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待人处事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有了自己的想法。单纯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行,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学会适度放手,给他们的成长一定的空间。“也许,适度放手,孩子会成长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