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支付方式改革撬动分级诊疗
发布时间: 2014-12-10 10:42:50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严格考核保障合理诊疗
新的支付方式实行“超支不补、结余归己”分配方式后,如何防止治疗“偷工减料”?如何防止推诿重症患者?如何防止该看门诊的找路子住院?临猗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激励制度。
记者从郭选提供的一张考核量化表中看到,考核指标共6大项17条,涵盖了制度建设、住院补偿、医疗行为、医疗质量、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等各方面。
负责考核的该中心支付方式改革科负责人姚磊介绍,定期考核结果与基金拨付挂钩。按照新的支付方式,患者医疗费用超出核定费用时,患者仍按75%的标准报销实际费用,但新农合中心只支付65%,其余10%由医疗机构承担;低于核定费用时,结余部分按照334的比例,分配给医疗机构、主治医生及护理等其他辅助人员。
该中心还规定,对于合理超出限定费用的病例,医疗机构所承担的10%费用,必须由医院支付,不能转嫁给医务人员。临猗县人民医院院长郝广生介绍,该院开展改革半年多来,最多的一个月承担了10万元的超支费用。但随着医院内控的增强,超支费用在不断减少。他坦言,相对于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效益,医院所承担的超支费用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为了防止推诿大病、重病患者现象发生,临猗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经与医疗机构协商,采取“特病特法”,对于超出核定最高费用的病例,由该中心承担总费用的75%,病人承担25%,并将这部分病例作为重点审核对象,发现不合理费用坚决予以扣减。改革半年来,临猗县人民医院收治危重患者占比由1.68%增加到2.3%。
■层层倒逼诊疗技术提升
记者在该县北景乡中心卫生院看到,每间病房里都安装有空调、暖气和电视,食堂每餐只需要2元。该卫生院以治疗心脑血管病见长,当天,共40张病床的卫生院,住着38位患者,有不少是从其他乡镇过来的。
65岁的王老太太患有高血压,以前每到冬天都要去县医院住一段时间院。实行支付方式改革后,她觉得卫生院技术也不错,还省钱,就不去县医院了。
面对乡镇卫生院的竞争和省市级医疗机构的技术优势,郝广生和王有谦都感觉到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巨大压力。“过去,县级医院干的大部分都是乡镇卫生院的活,挣的也都是‘辛苦钱’,以后必须通过提高水平挣‘技术钱’。”郝广生说,医院今年正在争取山西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截至发稿时,记者已经在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网站看到项目通过初评的公示。
在3天的采访中,记者听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院长们说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缺乏用人自主权问题。院长们的一致看法是,如果人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通过支付方式改革这种经济杠杆推进的分级诊疗只会管用一时,如果县域内医疗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病人外转将难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