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今日热点

卫计委新规禁止私自远程医疗 市场混乱界定存疑

发布时间: 2014-09-20 20:47:44   |  来源: 中国广播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导读】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最新规定,禁止医生私自开展远程医疗。这是否会影响患者利益?

  央广网财经9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文要求规范远程医疗行为,其中禁止医生私自远程治疗,这一规定引发热议。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不少医生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为病人提供问诊咨询等服务。有医生认为,远程医疗实际上给很多老百姓带来实惠。如何定义远程医疗?远程医疗风险更大还是实惠更多?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潘圆、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对此展开讨论。

  潘圆:其实远程医疗就是我们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跟医疗技术对接起来的一种医疗服务,各种各样的形式也很多,有健康咨询类的,也有求医问诊类的。我个人的判断来讲,技术进步从本质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远程医疗的出现肯定能够节约一些看病的效率和成本,但是这个工具看怎用,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不限制通过远程医疗给别人看病的这些人,包括资质等各方面的审核,会引发比较大的风险。

  经济之声:怎么看待它所带来的风险?

  李斌:远程医疗,首先它方便患者,而且能够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的。比如说现在大城市大医院聚集着非常高的优质医疗资源,而很多偏远地区,疑难杂症没办法看或者成本很高,得不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因此卫生部、卫计委也是为了能够规范医疗服务的市场,能够确保医疗安全,才出台的这个指导意见。官方给远程医疗的定义是,远程的病理诊断、远程的医学影象诊断,就包括了CT核磁、超声、心电图等等,还有远程的会诊、远程监护、远程门诊,还有远程的病例讨论。我觉得应当对相应的医疗服务进行规范,因为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我国,在各国都应该是一个行政许可的行业,必须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至于说是面对面的医疗服务还是远程的医疗服务,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服务方式的变革,但它的本质是医疗服务,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对远程医疗的行为,包括主体资格做出规范。

  潘圆:看病的方式,传统的中医是望闻问切,西医要通过,一个是要看,一个听诊,然后患者叙述病情,还要做很多化验,很多仪器来检测。远程医疗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不太适合出诊,就是说病情怎么判断,用远程医疗可能会受到很多的限制,而且容易产生误区。但是对于一些慢性病的维护包括用药,我觉得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成本。比如高血压,吃了一段药之后可能血压会发生一些变化,像糖尿病这种病,如果在远程医疗里跟医生沟通得比较详细,后期包括怎么用药,增一片还是减一片,要不要换药,我觉得可能会节约病人很多成本,因为这种药是常年来用的。但是有相当一些出诊的病是不适合的,比如发烧,通常来讲大多数几率是感冒,但也有很多不是感冒,可能有其他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远程医疗,很有可能会造成风险,给健康带来伤害,或者耽误及时的救治。

  经济之声:规定中特别提到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我们也看到一些互联网平台,像春雨、丁香园,特别是好大夫等等,这些在线的互联网平台也在搞一些远程医疗,他们有没有这种资格?

  潘圆:我觉得这个界定“非医疗机构”不是特别清晰,应该在规则上做得更详细一点,因为像春雨这些,它标榜的虽然不是医疗机构,但是上面服务的人员是医生,如果按国家的规定,医疗机构就必须是医院,要不是医院就没有这种资质,包括私人的这种。现在我们鼓励私人医生,就是你可以自己开办诊所,实际上已经有了,那么在远程医疗里应该对他进行规范,而不是完全取缔。就是说有一个门槛,如果要从事远程医疗服务,要有医生资质,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包括你看什么疾病,患者来要不要收费,收费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这些东西都没有明晰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在规则上更清晰,在规则没有出台的时候,就先不要再操作,以免带来更大的风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法规治理,毕竟市场已经发展起来了,没有必要的法规就没有办法监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