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如何重回正常轨道?

发布时间: 2014-08-20 10:08:08   |  来源: 中国江苏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医患关系如何重回正常轨道?

  江南时报“医卫行业新媒体”微信群昨热议

  在本月初,本报曾举行“江苏医卫行业新媒体交流会”,为方便大家线下交流互动,在会后本报牵头成立了这一交流会的微信群。近日发生的“湖南湘潭医院产妇死亡事件”,在该微信群中引起热议,该话题讨论的余温尚未退却,昨天微博上流传的“徐州医生累倒手术台至今未醒”的话题,又引起群内新一波的讨论。

  “内幕”:

  有医生持续12小时不下台

  “看到这消息,眼有潮湿,都是我们的好同行!同行们,也应好好珍惜自己!”东台市中医院监察室主任梅春林在群中发言,表达了对徐州胡医生的致敬以及惺惺相惜。和梅春林一样,这位徐州医生,让微信群中的医生同行为之牵挂。也有人表示,我们需要有更多像胡远超这样的医生,来点亮医生这一职业应有的光辉形象,让医患关系重回正常轨道。

  江苏省人民医院金姓的医生告诉记者,胡医生所做的外科手术,手术时间可能很长,比如像胸、脑外科手术,医生有可能要持续12小时不能下手术台。这样高负荷的工作,对于很多医生来说,却是家常便饭,金医生举了一个例子,“8点钟上班,开始手术,一台大型手术进行到凌晨3、4点结束,第二天8点,又站在手术台前。”金医生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心酸滋味,不少医生都有经历过,医生不仅要做日常安排的手术,有时还会突然接到急诊的手术,很多“突发”手术,都是无法控制的。

  解决:

  政府要提高对于医院的投入

  南京市卫生局法监处、行政许可处处长胡晓翔表示,其实目前的医疗界,医生的心理、身体双重疲劳,已呈常态化。

  “正是因为医生工作强度大,所以在面对很多医患问题的采访,或面对患者家属的质疑时,医生常表现出‘匆忙’、‘风风火火’甚至缺乏‘人文关怀’,但这都是因为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让医生无法腾出精力和时间。”胡晓翔解释说。

  说起如何缓解医生精神、身体“亚健康”的“常态”化现状,胡晓翔提出,除了媒体用有温度的报道,真实、客观体现医生辛苦的工作状态,让医生感受到正能量的鼓励外,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提高对于医院的投入和关注,让医院尽可能安排多的人手,避免医生工作强度过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医生的身心俱疲。

  新媒体:

  别“煽风点火”

  作为微博、微信的网络平台管理者之一,刘亚军在采访中表示,“作为新媒体人,不应再为紧张的医患关系煽风点火,尽量展现真实、客观的信息。”他说,在对微博、微信的信息筛查和管理中,一直遵循着新闻伦理的原则,对未经核实、不负责任的言论进行把关,保证这些言论不出现在网络公共平台上。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胡翼青在采访中表示,当面对一些新闻事件时,大众媒体如果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刻意炒作,率先发布不负责任的新闻谎言时,就人为地挑拨了医患关系。作为媒体,应当恪守职业底线,用有公信力的、真实、客观的采访,正确引导读者,不做误导人的新闻。而这,恰恰也是,媒体存在的意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