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养老

人民日报关注养老焦虑:城里住不惯乡下困难多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4-01-10   来源: 中国网

  江苏老农李振华:

  离开土地心里不踏实

  本报记者 王珂

  人老了,“根”还在农村

  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地里的农活虽然不轻松,但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吃完早饭,李振华照例来到村东头的小桥上,和他的老伙伴们一起晒太阳、唠家常。

  李振华今年67岁,老伴66岁。这个江苏北部的村子有500多户,2000多口人,青壮年劳动力900多人,超过2/3到北京、上海、宁波、昆山等地务工,留下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李振华的两个儿子也不例外:大儿子中学毕业就外出打工,先是到广州,后来到上海,然后又到宁波,算起来在外漂了20多年。小儿子中专毕业后就到了北京,跟着邻村的熟人一起做建材生意,也有10年多。

  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打理农田的责任自然落到了老人身上。李振华家9口人,10亩地。一年收获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打药、浇水、除草这些平时的工作,李振华和老伴承担下来。每年到了收获的日子,才打电话让儿子赶回来。“地里的这些活虽然不轻松,但想想儿子们在外面不容易,来回的车票也不便宜,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2013年春节后,二儿子对李振华说,在北京待了10多年,都没有让父母见见天安门、逛逛颐和园,一定要把老人接到北京待一段时间。拗不过,他们老两口坐上去北京的火车。

  到了北京,二儿子什么活都不让干。每天睡醒了吃饭,吃完饭看看电视、逛逛街,到了晚上,还有儿子守在身边唠唠家常,日子过得很舒服。

  一个星期的“悠闲”后,李振华开始觉得有些闲得慌、闷得慌。在老家,他每天吃完饭就到邻居家聊天,有时端着碗就到了邻居家。在北京可不一样,楼上楼下邻居都不认识,对门邻居稍微好一点,但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

  更关键的是,不知为啥,李振华晚上开始失眠。有时候会梦到院子里养的两头老母猪,因为没人喂,饿得嗷嗷叫;有时候又会梦到10亩责任田,长得满是杂草。

  在北京待了不到一个月,李振华坚持让二儿子给自己买了回老家的火车票。

  病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

  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挣钱却越来越有心无力,收入更没保障了

  人老了,病多了,收入却更没保障了。

  年龄终究不饶人。李振华去年11月在县人民医院检查之后才知道,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说是要牵引,得花不少钱。我寻思着,还是别花钱了。回家休息一段时间,没准就好了。”

  花钱的地方多了,挣钱却越来越有心无力。李振华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农忙的时候,如果哪天干得着急,晚上会腰疼得厉害,一宿睡不好。

  医生嘱咐李振华,不要再干重活、累活。这让他很为难:今年开春,如果不及时浇地、施肥,咋保障小麦的收成?小麦收不好,平时的花销又从哪来?就算孩子孝顺,过年过节能给点花销,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心里总觉得没底。

  除了养自己,还不得不操心抚养孙子孙女。李振华大儿子家有一儿一女,二儿子家一个男孩。三个孙辈留在老两口身边,增添了不少乐趣,却也是不轻的担子。

  平时接送孩子要“拴住”一个人,老两口轮流值班,每天按时按点,担心孩子走失。更让李振华头疼的,是孙子们的教育问题。

  大孙女今年高三,在县城里的高中借宿。二儿子家的大孙子在镇里的中学,每天骑自行车来回。小孙子在村子里的小学读四年级,离家还算近。

  前几天大孙女跟李振华说,身边的同学都有手机,她也想买一个。李振华心里犯嘀咕:一方面怕同学们瞧不起,该给孩子买一个。再说,也方便给家里和父母打电话。但又担心孩子沉溺手机游戏,耽误了学习。小孙子平时很听话,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我只能干着急。打心眼里想让他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但我不识字,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帮孩子跟上老师的步子。”

  为什么不让孙子们到父母身边上学?“不是咱不想,是困难太多。”李振华说,家里其实非常想让孙子们到城里父母身边读书。可由于不是当地户口,择校不容易,费用也不低。

  “如果将来孩子们都能跟着他们自己的父母,俺们老两口的经济和生活压力都小了,那该多好。”李振华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