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封俊虎与“张裕钊书体”文/董敬民

著名书法家封俊虎擅行草书,其行书根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草书则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张芝和颠张醉素的意态。著名书画鉴定家、国务院古代书画五人鉴定小组成员杨仁恺先生认为俊虎“精研八法、‘二王’、颜真卿诸家,笔墨之妙,出自本性,殊可钦佩也。”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赞叹:“金谷一帖,笔势挽回三百年。”
然而30年前引领封俊虎先生走向书坛的,却是“张裕钊体”。如今,封俊虎将精力重新放在对张裕钊治学思想、教育路径、艺术成因、文学地位及其传播轨迹的研究上,是谓“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封俊虎出生在邯郸魏县的一个木匠世家。父承祖业,以木工手艺闻名乡里,得张裕钊再传弟子尹冠英指导,写一手好字。受父亲影响,封俊虎幼时便萌动了对书法的兴趣,虽家境困难,但临池不辍。
封俊虎在邯郸读书时,大街小巷到处是书法家李守诚书写的牌匾。李守诚的父亲李松年是张裕钊弟子王洪钧的得意门生,其书名在邯郸妇孺皆知。封俊虎非常渴望有一本能够临习的“张裕钊体”的字帖,他找遍了邯郸仅有的几家书店都没有,苦思冥想,决定动手做一本。在邯郸市老城区的“回车巷”巷口,竖立着一块由李守诚书丹的石碑,他把此碑拓下来做字帖。这本字帖后来成为他最爱临写的字帖,也是他对书法痴迷的见证。
封俊虎在邯郸读书时,大街小巷到处是书法家李守诚书写的牌匾。李守诚的父亲李松年是张裕钊弟子王洪钧的得意门生,其书名在邯郸妇孺皆知。封俊虎非常渴望有一本能够临习的“张裕钊体”的字帖,他找遍了邯郸仅有的几家书店都没有,苦思冥想,决定动手做一本。在邯郸市老城区的“回车巷”巷口,竖立着一块由李守诚书丹的石碑,他把此碑拓下来做字帖。这本字帖后来成为他最爱临写的字帖,也是他对书法痴迷的见证。
张裕钊,字廉卿。(1823—1894)是晚清书法的一代宗师。他师事曾国藩,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学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后期代表人物。孙中山在为新加坡同德书报社题写牌匾时所书即为张裕钊书体。康有为称颂张裕钊为“集碑之大成者”。在书法艺术方面,张裕钊创造了一种内圆外方、疏密相间的独特书法,留下《重修南宫县学记》、《重修金山江天寺记》、《屈子祠堂后碑》、《黄孺人墓志铭》等众多传世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初,怀揣着对“张裕钊体”的痴爱,封俊虎正式拜李守诚为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进一步的书法学习。李守诚承张氏书学思想的衣钵,提出了“熔铸南北,不主一家,师于万物,回归自然”的治学思想。封俊虎将此作为座右铭,时常思索揣摩。曾多次驱车到邢台南宫县实地考察学习“重修南宫县学记碑”,很快就掌握了“张裕钊体”用笔方圆结合、结体严整窄长、饱墨沉光、精气内含以及用纸考究,多用粉蜡笺的特点。1984年,22岁的封俊虎就以“张裕钊体”获得了“全国文汇书法竞赛”二等奖。1986年,封俊虎用“张裕钊体”书写的“琴清鹤自舞,花笑鸟当歌”收录入《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集》。1988年,封俊虎撰写的《张裕钊书法初探》一文入选“全国首届青年书学研讨会”。新千年,封俊虎先生的作品获得“全国第七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最高奖)。

用“张裕钊体”书法奠定基础、引领步入书法殿堂之后,封俊虎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他深知,任何一个书法名家,都须经过一个“转益多师,熔铸百家”的过程,而不可株守成法,小得即安。因此,他的临习范围越来越大:在魏碑方面,临习《元桢墓志》、《张贵男墓志》、《石门铭》、《郑文公碑》,在隶书方面,他临习了《张迁碑》和《石门颂》;在小楷方面,临习《灵飞经》和钟繇“三表”,行书临习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以及《敦煌写经残卷》、《陆机平复帖》、《出师颂》等;在草书方面,在《祭侄稿》笔意的基础上,上溯张旭怀素,又直追汉代张芝,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别开生面。

1991年,封俊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和“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获得二等奖)四项活动中入展、获奖,30岁即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多年来,封俊虎在北京、天津、石家庄、香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

封俊虎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书法家的修养,在于文化的博取和人生的历练。因此,他临池不辍,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出版了《当代草书名家——封俊虎》、《庚寅回眸——封俊虎艺术心旅》、《封俊虎:用心书“心经”》、《吟草——封俊虎书法作品集》等。他提出“汉字是全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等学术观点,在书坛内外产生广泛反响。

封俊虎认为,千百年来,书法承载着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是中华民族的指纹,更关乎我国的文化安全。所以,书法家的身上不仅有文化责任,还应有社会责任,通过关注教育去传承文化是一种民族的使命。

笔者期待,封俊虎通过对“张裕钊体”的重新审视与研究再一次飞跃,也通过对张裕钊书法艺术的教授与传播,推动书法在年轻人中的传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