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诊疗现状与治疗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 2025-04-02 14:10:15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曹洋
近年来,宫颈癌的放射治疗方法不断进展,尤其是在影像学指导下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随着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2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9.89万例,死亡3.05万例(《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业界研究聚焦于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靶向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的效果,提出了多个创新治疗方案,特别是在处理晚期和局部晚期宫颈癌时取得了显著进展。
当下宫颈癌治疗的现状
引发关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功能影像学(如PET/CT和MRI)对宫颈癌的放疗和预后进行精确评估。这些影像学工具不仅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和分布,还能准确预测治疗反应与复发风险。例如,通过分析肿瘤的标准摄取值(SUVmax),研究者发现治疗前SUVmax>10的患者,其局部复发率(LRR)和总生存率(OS)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些影像技术为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临床中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此外,新的治疗策略,如新辅助化放疗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加手术治疗晚期宫颈癌,展示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模式在临床试验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尤其适用于IB2期至IIIB期的宫颈癌患者。尽管当前的随访期较短,但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也为宫颈癌治疗的个性化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发现宫颈癌患者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如HPV16、HPV18的整合,以及与肿瘤生长相关的APOBEC基因突变,能够影响治疗的反应和预后。这些发现不仅为今后针对特定基因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也为预测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同时,关于寡转移患者的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根治性治疗的方法,如立体定向放疗(SBRT),在早期寡转移患者中展现了优异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总体而言,宫颈癌的放疗进展不仅体现在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精准化治疗的推进上,还在治疗的个体化和基因组学研究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尽管如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放疗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宫颈癌的介绍以及治疗的选择
治疗是基于癌症的进展程度、癌症的性质、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的。在选择宫颈癌的治疗时,需根据病期(阶段)、癌症类型(组织类型)到选择治疗。即癌症的进展程度通过病期来分类,通常使用罗马数字表示。宫颈癌的病期分为Ⅰ期至Ⅳ期,数字逐渐增大,表示癌症从早期到晚期的进展;在宫颈癌根据显微镜下癌组织的形态分为几种组织类型。主要的类型是鳞状上皮癌和腺癌。鳞状上皮癌占约80%,腺癌占约20%。
在鳞状上皮癌中,存在一种被称为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癌前病变,CIN分为三个阶段:CIN1、CIN2和CIN3。CIN3曾被称为“上皮内癌(CIS)”,它是鳞状上皮癌的前癌病变。腺癌的前癌病变被称为AIS(上皮内腺癌)。当发现CIN3或AIS时需要治疗,而CIN1和CIN2则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未进展。
治疗基于癌症的进展和组织类型进行标准治疗,此外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意愿、生活环境、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并与医生讨论决定治疗方案。
标准治疗包括对于CIN3或AIS及ⅠA期宫颈癌,通常先进行宫颈锥切术,依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对于ⅠB期或Ⅱ期,可能需要手术、放射治疗或同步化学放射疗法;对于Ⅲ期或ⅣA期,化学放疗是主要治疗方式,而ⅣB期则主要依赖药物治疗。
同时要注意的是宫颈癌的治疗可能会影响怀孕和分娩。如果患者希望怀孕,治疗前需要与医生讨论治疗对将来怀孕的影响。对于前癌病变至ⅠB1期的患者,若有生育需求,生育功能保留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但这会增加复发风险。
关于手术(外科治疗),对于CIN3、AIS及Ⅰ至Ⅱ期宫颈癌,通常进行手术治疗。在癌症扩散较大的情况下,ⅢC期也可能考虑手术。根据癌症的扩展,可能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的切除决定依赖于患者的年龄和病情。
而手术类型包括锥形切除术、单纯子宫全切术、广泛子宫全切术、广泛宫颈部切除术。锥形切除术指切除宫颈的一部分,适用于CIN3,可以保留大部分子宫。
单纯子宫全切术指切除子宫,不涉及宫颈周围组织,适用于一些早期癌症病例。
广泛子宫全切术指为彻底切除癌症,切除更多的宫颈周围组织及阴道部分,同时切除盆腔内的淋巴结。
广泛宫颈部切除术指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切除子宫大部分以外的组织。
注意宫颈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排尿问题、便秘、淋巴水肿等。部分患者还可能面临更年期症状。
在治疗阶段,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采用高能X射线或伽马射线直接照射癌症区域。宫颈癌的放疗包括外照射、腔内照射和组织内照射。
对于较晚期的宫颈癌,可能会结合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以提高效果。此外,放疗后可能出现卵巢功能丧失及一些急性反应和晚期并发症,如乏力、恶心、皮肤炎等。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远程转移的晚期癌症或复发的癌症,目的是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分为细胞毒性抗癌药、分子靶向药物。细胞毒性抗癌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增殖机制来杀死癌细胞。常用于与放疗结合使用。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靶向癌细胞的增殖蛋白来攻击癌细胞。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白血球减少等。分子靶向药物可能引起消化道穿孔、血栓、高血压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采用缓解治疗/支持疗法、康复治疗。缓解治疗旨在减轻癌症和治疗引起的身心痛苦,并改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旨在提高身体恢复能力,维持或提高残存的身体功能,并解决治疗带来的身体问题。如有复发,复发治疗根据癌症复发的位置及治疗历史而定。复发可能发生在之前治疗过的区域,或新的器官转移。放疗和化疗是复发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王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