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服务边疆,播种希望——记银龄医师杜景云

发布时间: 2025-03-28 15:39:00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曹洋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浦江之滨到彩云之南,银龄医师杜景云怀着对产科事业的热爱,跨越山海,服务边疆,为彩云之乡医疗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杜景云,原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遗传学组出生缺陷与分子遗传分会委员,上海市宝山区科技类拔尖人才、德技双馨名医,在产科难产处理、疑难危重症诊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项目”注册专家,她一直向往能去基层服务,但由于她担任科主任,日常管理业务繁重,这份心愿一直未能实现。临近退休时,她递交了边疆服务申请。退休后的一个多月里,上海的医院向杜景云发出邀请,被她婉拒了。当看到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抛出的橄榄枝,杜景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祥云,成为祥云县首位签约“银龄专家”。

image.png

来到祥云县人民医院后,杜景云被医院直接任命为产科病区主任。短短三个月的工作时间,必须快速找准突破口。通过交流与调研,杜景云发现县医院产科存在高危孕产妇救治能力薄弱等问题。在她看来,母婴安全始终是产科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高危孕产妇逐年增加,尤其在基层医院,各种危急情况如羊水栓塞、凶险性前置胎盘和子痫等急症屡见不鲜。杜景云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疾病的诊断、关键救治要点到救治流程,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规范指导。她一直在强调,当遇到危急重症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做出不同的处置决策,以确保处理过程有条不紊,从而提高急救的速度、准确性和有效性。培养临床思维,是杜景云在产科播下的第一颗种子。

前置胎盘被誉为产科的“拦路虎”。杜景云刚到产科的第一周,就遇到了一名中央型前置胎盘出血孕妇。接到通知后,她立刻赶到科室,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在一个小时的手术中,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杜景云帮助孕妇顺利脱离了危险,保住了子宫,母婴平安。出院时,家属给杜景云送来了锦旗,表达着由衷的感谢之情。像这样的紧急救治经历,她参与过多次。来到祥云后,杜景云依然保持着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只要科室需要,无论多晚,她都会毫不迟疑地赶到现场,与生命赛跑,为每一位母亲和婴儿的安全尽心尽力。

image.png

从事妇产科工作37年,杜景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一直秉持着“传、帮、带、教”的理念。每天早晨7:30,杜景云准时来到科室,交班、查房、手术......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交班中,她注重聆听细节,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耐心地引导医护人员深入思考,提升临床辨别能力。查房中,她特别关注新入院、手术及危重患者,仔细查看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病床旁,她细致指导病情观察和医患沟通,提出治疗方案和检查建议。办公室里,她会随时提问,“小汤,你来说说,足月的孕妇没有生产征兆,能不能提前住院?”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能让医生深入思考,锻炼临床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汤孔丽医生说:“只要杜老师在办公室,我们就会很紧张。但自从杜老师来了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杜景云在产科播下的第二颗种子。除了日常的查房与病情讨论,杜景云还定期在科内组织业务培训,确保知识的更新和积累。她会总结近期的一些典型病例,把每一次成功或每一点瑕疵转化为团队成长的契机。她时刻关注学科领域前沿动态,把所学的知识毫不吝啬地传授给科室医护人员。产科的工作群里,几乎每天都能读到杜景云分享的专业讯息。她的悉心教导与严格要求,使产科的团队合作更加紧密,团队活力不断提高。

image.png

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三个月时间转瞬即逝,而产科医护人员对于所学还“意犹未尽”。在医院和科室的恳请下,杜景云选择留下来继续帮扶。她说:“这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基础很扎实,大家都非常好学、肯学,我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教给她们。希望每个人都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共同把产科浇灌成一棵守护母婴安全的参天大树。”(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 何琴丽 赵秋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