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绽放生物医药的力量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10:40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曹洋

作为新时代的探索者,海南医学院的王艳丽教授,在开拓中定义时间,在创新中成就自我,一方面探索靶向纳米制剂及其临床应用;一方面,思考学院的发展,对王艳丽而言,“既要立足当下,也要铺设未来。”所以,她,与时间赛跑,与梦想同行。

家国情怀根植于心的责任与担当

天下为公、肩负道义的家国情怀,历来被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视为至宝。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智慧与力量,将建设健康中国视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有人默默耕耘,有人勇攀高峰,有人乘风破浪。2021年年底,王艳丽教授响应国家海南自贸港建设号召,义无反顾地跨越两千多公里,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她深知,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保障人民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战略决策。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高层次人才,为海南生物医药领域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诸如王艳丽教授这样的生物医药领域杰出人才,正为自贸港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注入动力,贡献力量。

平凡人生不凡的旅程与梦想

王艳丽教授曾言,坚守岗位,脚踏实地地履行每一项职责,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满怀热情拥抱生活,既不辜负他人的期待,也不虚度每一分每一秒的光阴。坚守信念,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担当。2023年,她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成功实现了海南省医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她的突破不仅为海南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更为海南医科大学学科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她不仅提升了海南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还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对海南人才引进工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院长,王艳丽教授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推动学院的发展。她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技术,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她主导申报的“人机智能协同肿瘤精准诊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海南省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她领衔研发的科研成果《肿瘤微环境靶向调控及动态可视化新方法研究与产业化》荣获中国发明协会2022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海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在王艳丽教授的领导下,正面临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发展历程。

不懈奋斗勇攀生物医药科技高峰

生物医药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既是关乎民生保障的关键行业,也拥有高技术门槛。肿瘤,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早期发现与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更有效地发现和治疗肿瘤,科研人员将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靶向诊疗新方法、造影剂及剂型的创新,以及诊断成像技术的革新作为研究焦点。王艳丽便是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者,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image.png

她带领团队深耕于科技创新的沃土,在肿瘤靶向诊疗这一领域,紧扣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她们坚守“聚焦难题—基础研发—临床应用”的研发理念,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为社会贡献力量,为人类健康谋福祉。该团队研发的肿瘤细胞核靶向纳米荧光探针,开创了国际先例,利用肿瘤细胞膜的高渗透性,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细胞核的特异性体内靶向,高效且精准地识别和靶向肿瘤细胞,并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定量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为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image.png

在中试和临床研究阶段,该技术已经在循环肿瘤细胞体内外诊断、胃肠镜造影剂、血脑屏障开放剂等多个临床应用场景中大放异彩,展现出卓越的诊疗效果。这一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一旦在肿瘤普筛中得以应用,将大幅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实现早期预防和治疗,让更多患者受益,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肿瘤诊疗方面,这一技术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信念犹如指路明灯,照亮了王艳丽教授前行的道路。她怀揣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不懈奋斗,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投入到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努力为“健康岛”,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海南医科大学药学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