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碎片化睡眠”危害多6个应对策略要牢记

发布时间: 2025-01-06 14:01:35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君君

 

近日,“碎片化睡眠”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有些人认为“碎片化睡眠危害等同于熬夜”。

那么究竟什么是“碎片化睡眠”?“碎片化睡眠”顾名思义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夜间睡眠中断或觉醒,这种情况可以简单理解为夜间频繁醒来,即为一种断断续续的睡眠模式。它对人体会造成什么危害?哪些因素会导致“片段化睡眠”?我们如何应对它?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五院)睡眠医学中心专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洪海裕主任表示,碎片化睡眠不能算作睡眠障碍,但它可以是很多睡眠障碍的特征或者表现形式之一,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碎片化睡眠等同于睡眠障碍、认为它是一种疾病。造成碎片化睡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

生活习惯:晚上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睡前看手机、追短剧、玩游戏、不规律的睡眠时间等都可能导致睡眠碎片化;另外,新生儿照料、患者照护、夜班工作等生活因素也会导致被动的碎片化睡眠。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不适或不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碎片化睡眠;海拔高的地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这种缺氧的状况会导致严重的睡眠碎片化。

心理因素:工作太忙、心事太多、压力太大等情绪和心理问题,会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浅睡眠时间变长,深睡眠变少,甚至睡眠中断。疾病因素失眠、打呼噜、发作性睡病、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也会干扰睡眠的连续性;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或者慢性疼痛等,也会导致碎片化睡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发碎片化睡眠,如某些抗抑郁药、利尿剂等。

碎片化睡眠对身体的影响洪海裕主任表示,长期“碎片化睡眠”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会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心血管系统:碎片化睡眠会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引发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内分泌系统:碎片化睡眠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包括糖代谢的异常,可能引发高血糖或高血脂等问题。

免疫系统:长期的睡眠碎片化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风险。

心理健康: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睡眠不足还可以影响心理健康,它被视为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障碍的一个风险因素。

认知功能:碎片化睡眠会导致人们出现白天嗜睡、记忆力与注意力下降、海马体缩小、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

注意:碎片化睡眠与以下几种情况的区别

与微唤醒的区别:正常睡觉过程中,很多人也会短暂醒几次,但每次只持续几秒,而且自己可能并不记得,科学上称之为“微唤醒”。而“碎片化睡眠”的醒则不同,是知道自己醒了,每次醒来都要费力入睡,一晚上反复好多次,很折磨。

与失眠的区别:碎片化睡眠中断是频繁发生的,醒来后需要再次努力入睡。而失眠通常指的是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与熬夜的区别:碎片化睡眠是夜间觉醒次数多、睡眠质量差,但总睡眠时间可能充足。熬夜则是主动或被动推迟入睡,导致睡眠时间减少和睡眠节律紊乱。相比于碎片化睡眠,熬夜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更大。

碎片化睡眠的应对策略保持规律作息:尽量保持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以帮助调整生物钟,促进深睡眠。

改变睡前习惯:避免在睡前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也不要在睡前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或食用辛辣食物。

改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周围环境嘈杂,以及空气过于干燥、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调暗房间灯光,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避免光线干扰。

缓解压力焦虑:学会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可进行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对改善睡眠也有帮助。

尝试睡前运动:最近《英国医学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晚上进行碎片化、短时间的“轻量型”阻力训练——深蹲、提踵、提膝展髋,可以使当晚的睡眠时间延长近30分钟。

给与药物治疗:如果此类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则需要通过服用药物加以改善,但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洪海裕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只是偶尔出现碎片化睡眠,不用太过焦虑,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改善;但如果长期碎片化睡眠的话,就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需尽快去正规医院尽早进行干预,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张嘉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