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读懂眼健康“密码”专家有话说——兰州华厦眼科医院眼病科专家乔骏科普眼保护

发布时间: 2024-12-20 14:42:5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曹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清晰的“视”界,是我们感受世界美好、获取信息最为基本的条件。那么如何应对眼睛出现的一些状况,保护好我们的明亮双眸呢?近日,兰州华厦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综合眼病科主任乔骏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等相关健康知识,帮助更多人更好应对和防治眼睛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白内障:驱散模糊视界的“阴霾”

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60岁以上老年群体白内障发病率已超80%。

“白内障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无痛且缓慢的视力下降和对比敏感度下降,看东西就像雾里看花,宛如隔了一层雾或毛玻璃,只能看到大致轮廓,但细节看不清楚。此外,白内障还包括屈光改变、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色觉改变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乔骏主任讲解道。

白内障高发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者等。乔骏主任介绍,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导致晶状体混浊的原因有很多,如老化、眼部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辐射、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但这些原因的本质都是晶状体正常代谢受到阻碍。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乔骏主任表示,利用营养型药物、抗氧化类药物等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不显著,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白内障治疗手段就是手术,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该种手术为众多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复明的可能,那什么时候需要做白内障手术?

乔骏主任表示,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最新的成人白内障手术指南指出,当患者因白内障导致视觉功能无法满足日常视觉需求,并有改善视力的意愿,且预计白内障摘除手术可改善现有视觉功能时,可考虑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并未对视力下降到多少才能做手术做明确的规定,主要还是看自己的感受,不是非要等到看不清才做手术,白内障长的“过熟”,反而更容易出现手术并发症,部分患者还没来得及手术就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不但看不见,还会头疼、眼疼,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所以,建议患者根据生活需求尽早手术,早点通过手术享受好的视觉效果。

据了解,人工晶体是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一种特殊透镜,能够折射光线并聚焦在视网膜上。白内障摘除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代替原来的晶状体,起到聚焦光线作用。

对于人工晶体是不是越贵越好的疑问,乔骏主任介绍,人工晶体的种类很多,按功能分为单焦点、多焦点、连续视程等,单焦点人工晶体只有一个焦点,只能看远或者看近,多焦点人工晶体和连续视程人工晶体除了远焦点,还可以提供中、近焦点,从而实现看远的同时可以兼顾中近视力,以前人工晶体价格较高,多焦点人工晶体价格都在1万-2万多之间,大部分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时选择单焦点人工晶体以保证远视力,看近的时候配老花镜;今年在国家集中采购政策下,人工晶体的价格较前有大幅度下降,多焦点人工晶体价格降到3000到1万多之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选择解决白内障的同时也解决老花眼。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除了价格因素,一般眼底、角膜有进行性病变的患者,医生都不建议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视力需求、职业、年龄、眼部检查等结果综合考虑和患者共同选择适合的人工晶体。

近视:爱眼护眼“视”不宜迟

据近年的一项权威统计,我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更是高达33%,小学生佩戴眼镜的比例为30%,中学生为50%,大学生更是达到了75%。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高达3.6亿,人数居世界之首。如此严峻的近视形势,其产生的诱因有哪些呢?为此,乔骏主任介绍:“目前的观点认为,近视除了部分有高度近视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外,大部分都是因为后天因素形成的,比如,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照明不足、不良读写姿势等不佳用眼习惯,以及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普及,更是加重了眼睛的负累。眼球的发育跟个子的生长一样,都有自身的规律,从刚出生的远视逐渐发展为正视,如果发育不良容易导致弱视,如果过度刺激,容易形成近视。学龄前孩子们的视力一般都为远视,这个时候测视力基本都在0.8以下,验光的时候一般都为正度数,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个视力可能属于正常,但如果远视力不好的同时近视力也不佳,有的孩子写字会出现两行容易叠在一起,眼睛朝鼻子方向斜,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弱视的可能,尽早来医院检查,通过训练及斜视手术恢复孩子的视功能;随着孩子的生长,上学后如果用眼习惯不佳,可能会出现近视,这个时候你发现孩子看东西会眯眼、外斜,看东西习惯靠近看,家长就得考虑近视的可能了。如果发现有近视迹象,尽早去医院就诊,早期可能是假性近视,通过药物治疗及改变用眼习惯可能会恢复过来,一般形成真性近视,那就得配镜矫正了。作为眼科医师,我们近视防控的意义主要在让没近视的不要近视或者延迟近视时间,一旦近视,不要形成高度近视甚至病理性近视。因为随着眼轴的不断变长,度数继续增加,病理性近视形成后,眼底会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劈裂及黄斑出血等严重危害视力的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

乔骏主任建议广大家长多关注孩子的眼睛发育,如体检发现儿童眼部发育及视力异常,建议至医院行专科检查。同时要多关注儿童日常行为,如孩子诉视远物模糊,并时常眯眼、频繁眨眼、揉眼、歪头注视、斜视等表现,也建议至专业机构行眼部检查及医学验光,排查近视的同时排除部分儿童眼病,如上睑下垂、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由于儿童眼睛调节能力强,为了检查结果准确,眼科医生都会建议散瞳验光,6岁以下一般都建议阿托品散瞳,大点的孩子可以用赛飞杰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散瞳后会有畏光、看近模糊等不适,一般药效过去后会自行恢复。

那么面对孩子的真性近视,家长该如何进行干预呢?乔骏主任介绍说,一旦真性近视,肯定要配镜,让孩子的视力达到正常,在正常视力的基础上合理用眼,积极控制近视发展。目前常用的眼镜有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有普通镜片和离焦镜片,每半年到一年复查,及时调整度数;角膜接触镜有软性接触镜和硬性接触镜,白天戴的有我们常说的隐形眼镜,巩膜镜等,晚上戴白天摘的就是大家说的角膜塑形镜(OK镜)。18岁后如果不想戴眼镜可以考虑手术矫正,但手术只是解决了我们的屈光度,不能改变眼部其他已经形成的近视改变,如眼轴增长、眼底病变等。医生会针对近视具体情况给予合理建议。

 同时,乔骏主任给出了一些近视防控措施,“一增一减,3个1,3个20”: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提倡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负担;缓解眼疲劳:毛巾热敷、规范眼保健操、鼓励课间休息。养成良好读写习惯(3个1):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3个20)用眼20分钟后向20英尺(6米)以外远眺20秒。

老花眼:人未老,眼先花?读懂老花眼

“‘老花眼’是老视的通俗叫法,是指从40-45岁开始,产生近距离视物困难的表现。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眼内的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低,从而导致晶状体调节功能减退,变焦能力降低。老花眼是人眼调节能力的自然下降,是一种正常的功能退化。”乔骏主任介绍。

老花眼如果不及时矫正,会使眼睛的调节肌肉疲劳、酸胀,眼睛出现酸困、疲劳的同时伴随干涩、干痒,部分人会出现头痛、睡眠质量差、精神不振等反应。

“目前针对老视,主要是佩戴合适的老花镜。”乔骏主任说道,“但是对于45岁以上,短眼轴、存在远视,以及高度近视的老视人群,和部分对于职业、生活便利程度有特殊要求的老视人群,可以考虑做屈光性多焦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既能够矫正他原有的近视、散光问题,也能够解决他老花眼的症状,达到同时看远、看中、看近,实现脱镜的效果。”而想要获得一个更理想的、长期稳定的手术效果,乔骏主任表示,医生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老花眼,去分析其视觉习惯、屈光状态以及神经生理学的适应性,来选择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和手术方法来解除其老花眼,同时解除其白内障、近视或远视。

总之,呵护眼睛,要从预防做起。乔骏主任建议,为保证眼部营养供给充分,平时应健康饮食、合理饮食、营养均衡。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发病,降低其殃及眼部健康的几率。此外要尽量减少辐射刺激,降低晶状体氧化、老化程度,如夏天戴墨镜出行,电焊工种作业时做好眼部防护等。另外,尽量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下用眼,不宜长时间看书和电子产品,近距离长时间工作后,可适当眨眼或远眺,让眼睛放松。最重要的是,一旦眼睛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去专业眼科进行检查和医学验光,让自己拥有更健康的生活。(兰州华厦眼科医院  刘璐  许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