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肺癌患者脑转移灶完全消失!杨衿记主任公开了“治疗秘密”
发布时间: 2024-11-22 14:38:12 | 来源: 中国日报网 | 责任编辑: 曹洋
“这是一位50多岁的肺癌患者伴随脑转移,无抽烟史。使用了靶向联合化疗方案6个周期后,效果非常好,脑部病灶完全消失了!目前,患者也如愿接受了手术治疗。”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肺内一科主任杨衿记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印象较深的案例。
诚然,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常见的转移灶之一,它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挑战。本期觅健特别邀请了杨衿记教授做客【觅见名医】访谈间,为我们带来肺癌脑转移的应对“妙招”!
Q1:哪些症状是脑转移出现的“信号”?患者就诊时,该做哪些检查才能确定/排除脑转移?
A:肺癌脑转移是肺癌的“头”等大事,症状多种多样。当症状开始显现,比如出现晕眩、头痛、恶心、呕吐、情绪波动或记忆障碍等症状时,患者及其家人需要更加警惕。这些症状可能会迅速恶化,导致严重的身体一侧无力、疲乏、感觉丧失,甚至可能引发癫痫发作。
为了确诊脑转移,患者们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专门的检查,如:MRI和CT。此外,还可能根据具体病情考虑其他检查项目,如:PET-CT。
除了确认是否存在转移病灶外,影像学检查还用于区分脑转移与其它脑部疾病,如脑软化症或脑血管疾病。在诊断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或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细胞学分析,以进一步排除脑膜转移的可能性。此外,基因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在难以取得颅外肿瘤组织样本时,可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循环肿瘤DNA来诊断脑转移或脑膜转移。
可喜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如:靶向联合化疗)帮助广大患者应对脑转移!
Q2:靶向联合化疗方案为肺癌脑转移患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临床获益?
A:FLAURA2研究就是一项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该项研究共纳入556例既往未经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Ex19del/L858R)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试验组接受4个周期奥希替尼+含铂双药化疗,随后接受奥希替尼+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对照组接受奥希替尼单药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对Ex19del还是L858R的患者,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mPFS)约9个月。这一结论得到了研究者评估和独立审查委员会的共同认可。这表明,与单药相比,奥希替尼联合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脑转移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的PFS获益更为显著,达到了约11个月。部分患者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后,实现了颅内病灶的完全缓解,大大降低了脑部疾病的风险。
尽管总体生存率(OS)数据尚未成熟,但联合治疗组的生存获益趋势已经显现。这表明,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将此类疾病视为慢性疾病来管理,并追求五年生存率的目标是可行的!联合治疗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手段,有望提高五年生存率,使患者获得更长久的生存机会。
这一研究成果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它不仅展示了联合治疗方案在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的显著优势,还为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Q3:除了疗效外,安全性也是觅友们选择治疗方案时所关注的。FLAURA2研究的安全性结果如何?
A: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患者、家属及医生均关注方案的安全性。尽管联合治疗方案通常被认为比单药化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风险,但FLAURA2研究的结果表明,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并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研究数据显示,约77%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四个周期的奥希替尼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在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上相似,这意味着该方案并未增加患者的风险。因此,对于有脑转移或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此治疗方案仍是较为优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对化疗可能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来减轻毒性,或者采取预防措施,例如使用预防性粒细胞刺激因子以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依据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权衡利弊。对于大多数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而言,鼓励他们秉持“先苦后甜”的理念,及时管理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延长生存期。
若患者能够克服初期的治疗挑战,并生存超过五年,这在临床上意味着治愈的机会增加,并可能将疾病转化为慢性病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因此,对于那些身体状况良好、存在脑转移或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年轻患者,应当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挑战,争取延长生存期。
Q4:能否为觅友们支支招,教教他们如何预防脑转移呢?
A:在患者被诊断为晚期癌症但尚未出现脑部转移的情况下,治疗效果通常较为理想,因此建议采取强有力的治疗策略。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患者面临较高的脑转移或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力壮、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应积极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来预防脑部疾病的进展。
研究表明,接受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脑部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脑转移的风险减少了40%以上。
除了药物治疗,康复手段也不容忽视,包括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摄入、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良好的社交环境,这些因素对于患者出院后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至关重要。
对于尚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外,还可以考虑更积极的预防性手术干预,如放射治疗,用于防止脑转移的发生。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如果患者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药物能够更好地穿透血脑屏障,此时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能更加有效,并且这种组合疗法能够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脑转移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此过程中,家庭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还有助于患者保持内心的平静。情感支持不仅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有时还能激发类似安慰剂效应的积极反应,有助于稳定病情或减缓肿瘤生长。持续的家庭关爱更能激发患者的内在力量,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力,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与适度的身体活动等综合措施,在家人的陪伴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能得到显著提升。反之,缺乏亲友支持的患者则可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和新型疗法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为肺癌脑转移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多学科的协作与技术革新也将进一步拓展治疗的可能性。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为肺癌脑转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与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