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中山五院神经介入手术为花季少女精准“拆弹”

发布时间: 2024-10-17 10:22:00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君君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五院)神经介入科专家团队成功为一14岁颅内夹层动脉瘤少女行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原来,14岁的小张因持续两周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痛,到中山五院就诊。检查显示患者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夹层动脉瘤约9.1x7.2mm,考虑为颅内夹层动脉瘤。

接诊医生神经介入科刘汉伟副主任医师介绍,小张颅内夹层动脉瘤病变部位为后循环,瘤体较大,且夹层累及范围广,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夹层动脉瘤将会继续发展下去,随时会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载瘤动脉闭塞,一旦破裂,患者可能会出现喷射状呕吐、失语、偏瘫甚至不同程度的昏迷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此,神经介入科联合手术麻醉医学部、药学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儿科等科室专家从手术方案,麻醉策略,术后随访、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决定为患者行“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动脉瘤栓塞术”。

随后,脑血管病中心主任、神经介入科主任周斌手术团队为患者顺利进行了手术,不仅成功栓塞夹层动脉瘤,而且保护了载瘤动脉。术后该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未见新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那什么是颅内夹层动脉瘤?颅内夹层动脉瘤并非肿瘤,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颅内动脉血管壁发生撕裂,血流涌入血管壁层间,形成血管壁层间血肿,造成血管狭窄、闭塞甚至破裂出血的一种特殊性动脉瘤。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该病好发于颅内动脉后循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青年和中年时期尤为高发,也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之。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其中,介入治疗是血流导向装置协同动脉瘤栓塞术相较于载瘤动脉闭塞术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具有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预后佳等优势。

开颅手术是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微导管把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在载瘤动脉植入血流导向装置,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载瘤动脉,还能进一步限制动脉瘤瘤腔内血流,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同时,促进颅内夹层动脉瘤的愈合。

开颅手术是通过动脉瘤夹直接夹闭动脉瘤瘤颈,使之闭塞。但相较介入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大、住院周期长、恢复慢,且对解剖位置深在部位动脉瘤暴露程度欠佳等缺点。

周斌主任提醒,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至少完善一次头颅MRA或CTA检查。若市民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头痛,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尽早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相应的治疗。(文:许晴晴、张嘉斌   图:姜鑫)(推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