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首次关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 2024-07-17 15:05:18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曹洋

 

7月16日,由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主办,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支持的“多方共建精神卫生生态体系沙龙”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以下简称“全球健康论坛大会”)期间成功举办。

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常见精神疾病预估每年使全球经济损失约1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万亿美元[ Mental health matters -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这无疑给患者和家庭及全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即每8人中就有1人,其中预估85%无法获得精神卫生服务。[ WHO Special Initiative for Mental Health]

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王宇理事长在致辞环中说,精神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中国在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健康科技负责人罗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发展部副部长廖玲和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企业事务部高级副总裁殷妤涵,分别从各自所在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主题分享,并对我国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生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关健举措均提供了专业洞见。

谢斌介绍了卫生服务模式和价值取向从“工业化时代医疗服务”向“信息化时代健康服务”的转变,以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及其利用的复杂性,并强调心理健康命运共同体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通过“走进来”和“走出去”两大举措拉近医院与社会公众的距离,通过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和传播渠道,逐步改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歧视与偏见,构建以“600号”为核心的多元化科普生态圈,成功将600号打造为上海人民的心灵家园。

精神卫生生态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公益组织也是构建精神卫生整合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发展副部长廖玲女士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公益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人道资源动员和链接的优势,积极开展人道救助、患者关爱与公共倡导等公益活动,积极倡导和参与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企业事务部高级副总裁殷妤涵,结合企业在精神卫生领域持续深耕14年中的洞见,分享了目前重性精神疾病在创新药物开发、疾病负担、患者康复需求、疾病认知和社会关注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她表示,近几年社会公众对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认知在逐步提升,舆论环境也日趋友好。但对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的认知还相对匮乏,误解、污名和歧视普遍存在。希望通过全球健康论坛的平台,能够汇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中国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领域的开放合作,提高整个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努力消除社会和公众对重性精神障碍的歧视与病耻感。作为企业,勃林格殷格翰愿意联合各有关社会团体为塑造一个更加包容、支持和接纳的公共环境与政策环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健康科技负责人罗宁分享了职场人群心理健康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和无意义感等)。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共同提出倡议,希望专业机构、企业雇主和普通员工,围绕心里健康,更加紧密地相互配合起来,践行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关心Z世代,关爱职场女性,争做“职场健康达人”,建设“健康企业”。关注心理健康,做自己健康的主人。最后,在各位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发布了《职场人群心里健康倡议书》。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外合作办负责人龙江博士、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健康促进科曾庆枝科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健康保障创新实验室研究院郝珺,以及柏盛健康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晞烨,就中国精神卫生生态体系面临的挑战,比如科普教育开展的规模、途径,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挑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希望各方形成合力,从个人的心理健康,到组织和社会的整体心理健康,稳健推动中国精神卫生生态体系建设。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成为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的亮点之一,也为今后中国建精神卫生生态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江海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