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达芬奇机器人助力切除巨大罕见纵隔肿瘤

发布时间: 2024-03-27 16:34:37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曹洋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胸外科成功为一名外籍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在完整切除患者食管10厘米肿瘤的同时,完整保护了紧邻的食管、气管、大血管及重要神经。患者于3月26日出院。

纵隔肿瘤是胸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但10厘米的巨大纵隔淋巴结增生症却并不常见。因肿瘤巨大、位置深、与重要脏器相邻、周围组织血供非常丰富、界限不清等,都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危险!

体检发现食管10厘米巨大肿瘤

“没想到普通的一次体检,竟然发现了这么大的肿瘤。”日前,一名41岁外籍患者在常规年度体检发现了10厘米大肿瘤。

胸部CT检查提示,其食管胸中段右旁-后纵隔处(约5-10胸椎水平)见一大小约61mm*30mm*110mm肿瘤,且肿瘤紧邻食管、大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若放任肿瘤进一步生长,将会导致一系列压迫症状,危及生命。

高难!

肿瘤“粘着”大血管

中大五院外科主任兼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介绍,手术切除食管肿瘤并不难,但难的是患者肿瘤巨大,需要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要完整保护紧邻的食管、气管、大血管及重要神经。人体的食管和胸腔相通,一旦粘膜层破裂,患者进食容易漏到胸腔,轻则导致纵隔或胸腔内感染、重则导致休克,并且手术一旦损伤支气管还会造成严重的支气管胸膜瘘,手术风险和难度系数之高,实属罕见。

随后,胸外科、手术麻醉医学部、影像医学部、肿瘤中心、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了会诊评估,专家们考虑到肿瘤与食管、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主动脉等周围大血管紧密黏连,且位置深、操作空间狭小,讨论后决定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相比传统手术,达芬奇机器人具有高分辨率的三维立体视野,可放大10-15倍,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减少了因术中组织创伤和炎症反应导致的术后黏连,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机械手臂灵活稳定,能在不同角度和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实现快速安全切除肿瘤,更加精准、微创、安全,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精准!

达芬奇助力胸外专家巧“拆弹”

随后,曹庆东主任手术团队为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医生经患者右侧胸壁做了2个1厘米的切口、1个3厘米的主操作孔置入达芬奇手术机械臂。

术中探查发现,患者肿瘤位于右后纵隔脊柱旁,上极位于奇静脉弓后方,下极达下肺静脉下方,与食管、奇静脉弓、右下肺、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隆突关系密切,并有多支粗大的滋养动脉分别来自于食管及胸主动脉,与术前讨论一致。

曹庆东主任手术团队充分利用达芬奇机器人优势,将肿瘤完整切除,且保护了紧邻的食管、气管、大血管及重要神经。术后患者的病理结果为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术后检查发现患者食管黏膜、气管黏膜完整无损伤,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第二天顺利拔除引流管,于3月26日出院。

曹庆东教授提醒市民,就像汽车需要定期检修、保养,以保障安全、高效的运转一样,人体更是一部精密的“机器”,也需要这样的“定期审查”或“年检”,通过体检早期发现亚健康状态和潜在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必要。

据了解,巨淋巴细胞增生症(Castleman’S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异常改变,是以淋巴组织非典型性增生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纵隔及颈部是其好发部位。

目前研究认为该病变与病毒感染或淋巴结错构瘤或间变性有关。巨淋巴细胞增生的临床治疗因病理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别。

★局灶型巨淋巴细胞增生(透明血管型)预后好,以手术治疗为主,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可采取放射治疗。相关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同时辅以激素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多中心性巨淋巴细胞增生具有一定的潜在恶性,现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放射和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文:许晴晴 张嘉斌 图:姜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