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谱写中医药强省建设新篇章
——看甘肃如何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8-24 14:17:07   |  来源: 甘肃日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image.png

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8月24日开幕。目前,各展馆已布展完毕、准备就绪。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冯乐凯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作为西部中医药大省,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中医药产业作为绿色发展崛起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抢抓建设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举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机遇,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快速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甘肃省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成果丰硕,中医药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快速推进,促进中药质量提升的支撑力不断加强,中医药产业不断壮大,中医药文化弘扬提级提质,中医药对外交流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中医药强省建设新篇章。

做优做强中医药产业,拉动经济稳步发展

甘肃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据统计,全省现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全国363个重点品种中甘肃拥有276种,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名列前茅。

甘肃中医药资源禀赋丰厚,发展优势十分明显。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全省上下共同求索的目标。

经反复研究、反复论证,甘肃凝聚了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共识: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围绕中药材种植和精深加工等环节,全力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我们加快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仓储、流通、加工、科创、使用全过程的产业链发展体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全省优化中药材种植区域布局,形成了陇南山地、陇中陇东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河西走廊四大优势中药产区。同时,建立了产地环境监测、生产加工技术、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监测四个体系,有效提高道地药材的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障。

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的定西市是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初秋时节,走进定西市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望无尽的绿色沁人心脾,各类道地药材及种苗长势喜人,种植户们在地头穿梭忙碌,所到之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双泉镇党委书记姚小刚介绍,全镇建立了集机械深松、种子选择、科学施肥、地膜穴播、绿色防控、田间管理为一体的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育苗技术体系,保障了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并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实现科学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确保从源头上保障道地药材的品质。

从陇东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从秦巴山地到戈壁大漠,中药材种植已遍布全省各地。一组数据反映出我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成效——

截至2022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91万亩,标准化种植率55%,产量147万吨,中药材的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30万吨,中药材年交易量150多万吨,均位居全国前列;

建立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培育机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达到21个,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中药工业企业达到20家;

打造中药材仓储“智能云仓”,建成75个县级电商中心,服务点覆盖中药材产地70%的乡镇和50%的村。

此外,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食药物质生产经营、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等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实施各类项目,我们积累了先行先试经验,使产地道地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中医药产业链更加完备,提升了中药材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刘伯荣说。

今年1至7月,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总规模达到381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10.2%,开展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活动158场次,签约金额88亿元,已到位资金23.26亿元。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产业兴则事业旺。中医药事业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省持续将中医药振兴融入到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助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将中医药打造成支撑甘肃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实现我省由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

2023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治未病”是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我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着力推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事业在健康甘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让其全程参与到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刘伯荣说。

如今,甘肃中医药服务体系已形成“龙头带动、整体联动”的发展新格局,建设2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1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4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1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全省100%的综合医院、70%的妇幼保健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展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大伙对中医有着深厚情怀,来看病时常常首选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陇南市成县小川镇卫生院中医医师吴怀兵深切地感受到,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有着强烈需求。

发展事业离不开人才支撑。多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力度,落实各类中医药人才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中医药专家来我省建立工作室。

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和“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有丰富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为每位指导老师遴选有一定中医药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的继承人,通过跟师学习,培养中医临床骨干和中药技术人才。

去年9月,甘肃省中医院举行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师承教育拜师仪式。活动现场,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教育部长江学者、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张志明表示,将踔厉奋发、赓续前行,做到医德与医术传承并重,毫无保留地为弟子传授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让岐黄薪火永继。

一系列爱才、惜才、留才的务实举措使得甘肃中医药人才辈出,推动中医药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人才的驱动下,我省发挥“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等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在中医药旅游、康养等产业方面不断发力,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建设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已打造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基地、产业园区31个。

搭起民心相通的“健康桥梁”,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2000多年前,中医药已沿着古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如今,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再次跨越山海,在世界各地搭建起了“健康桥梁”,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和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甘肃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按照“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以商扶贫”的发展思路,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自2013年起,我省先后在乌克兰、法国、新西兰、匈牙利等国家成立了16家岐黄中医学院或中医中心,有效提升了甘肃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以多个合作基地为载体,深化与日本、伊朗、巴基斯坦的科技交流合作,研制出甘肃主要中药材专用微生物菌剂。同时,连续举办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着力打造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及中医药经贸洽谈合作、文化互鉴交流的国际平台,不断扩大陇药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

截至目前,我省建设的各海外岐黄中医中心(学院)共诊疗患者约8万人次,义诊近10万人次,通过“线下+线上”等多种方式培训境外医师200余人、中医药产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

今年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泰国岐黄中医学院第七期中医骨伤技能培训班,共有127名泰国中医药从业人员及部分西医从业人员参加。

泰国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参加培训的学员已在泰国各地从事中医诊疗工作,为泰国民众提供了良好的健康服务,推动了中医药在泰国的传播,增进了中泰两国的友谊。

今年3月,甘肃第23批援马达加斯加中国医疗队出征,医疗队由包括妇产、麻醉、五官、药剂、针灸等专业的32名队员组成。自1975年承担援外医疗任务以来,我省共向马达加斯加派遣医疗队23批687人次,累计接诊病人约452万人次。

“我们为当地民众提供针灸、拔罐、推拿、健康咨询等中医药特色服务,获得了较高的认可。”第23批“援马”医疗队队员、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侯春英说,希望有更多外国人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不断加强中西方医学和文化的交流,传播陇上中医药美名。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构建起了更加广泛的“朋友圈”。刘伯荣表示,将与各方朋友共享资源、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传承中医国粹、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事业,让中医药以陇原大地为起点,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新力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睿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