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中大五院专家教您如何科学养心
发布时间: 2023-06-05 15:00:59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前这三个月,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段。《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言,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养生也要顺天时,应物候。南方应夏生热,热盛则能生火,火能生苦味,苦味入心,滋养心脏,心能生血,心气通过血能滋养脾脏。心为五脏六腑“君主之官”,在五行中属火,与四时之夏对应,所以夏季重在养心。
那么如何科学养心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中医专家给您以下4个养心小贴士。
慎起居
夏季昼长夜短,此时应顺应阴阳变化。《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夏季在睡眠方面可以晚睡早起,但建议夜间22:00—23:00入睡,早起指清晨6:00—7:00起床。有条件的话可以睡个“养心觉”,即午觉,指中午11:00-13:00时,此时心经当令,可睡0.5-1小时以助养心,更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调情志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道,“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火热旺于夏季,热邪易扰心神,盛夏酷暑蒸灼,人们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心躁”,应保持情志的平和,心情舒畅,做到戒怒戒躁,使得气机宣畅。
音乐也可以抒情养神,中医认为,五音入五脏,夏季可选择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具有“火”之特性的徵调式曲目倾听,如《紫竹调》、《山居吟》等,聆听火音乐可以使心、小肠处在沉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
饮食有节
暑邪为夏季火热之邪,夏季天气炎热多雨潮湿,暑又多夹湿,让人没有食欲,日常生活不少人消暑大都冷饮不离口,但长期饮用冷饮易损伤阳气,也容易伤脾胃造成腹泻等症状。
夏季可适当吃“苦”、“红”的食物,如苦瓜、莲子、苦菊、红枣、番茄、红豆等,从五行来讲,“苦”、“赤”皆入心,也可助解除暑热。粤人无汤不成席,也可居家煲汤,有利于祛湿、清热、消暑,如麦冬沙参煲水鸭汤、茯苓瘦肉汤、苦瓜排骨汤等。
中医治疗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根据“春夏养阳”的理念,可利用中医治疗在夏季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治疗方法常用的有艾灸、三伏灸、耳穴疗法、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其中穴位按摩操作便捷,可取内关穴、少府穴、天泉穴等养心穴位按摩。(文:许晴晴 张嘉斌 图: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