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多位著名整形专家在京发起乳腺癌术后重建公益救助倡议

发布时间: 2023-05-18 14:49:0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高达42万。据了解,乳腺癌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然而,乳腺癌手术方式因地区和医院间在保乳医疗条件的差别较大,乳房切除术仍占88.8%,我国整体的乳房重建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

5月14日,在母亲节之际,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启爱行动•全国女性健康公益项目”启动会上,公布了多项公益救助项目,以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在女性健康相关疾病领域的防治水平,惠及全国7亿女性的身心健康。

image.png

参会整形专家合影

其中的乳腺癌术后重建公益项目,吸引了整形外科、乳腺外科、皮肤美容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关注,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郑州等地的20多位专家专程赶赴北京参会,并在启动会上共同发起倡议,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和医疗工作者共同关爱乳腺癌患者,正向提供乳腺癌术后重建专业指导,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爱心援助,切实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经济负担,为患者重返社会重塑自信。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刘成胜,在启动会上做了乳腺癌术后重建公益项目介绍。

据刘成胜主任介绍,乳房是女性重要的器官,切除乳房,意味着美好曲线的丧失,意味着躯体的残缺,更意味着内心的消极状态和抑郁。据有关数据统计,切除乳房的女性有悲观、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自杀倾向的占84%,并且这个伤痛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一项全乳切除患者的调查问卷显示,患者乳房重建的意愿高达35.1%。

“然而很遗憾的是,我国还有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因为医疗条件受限等影响,难以普及开展保乳手术,许多患者在首先要考虑生存的情况下,选择了切除甚至全切手术方案。可是当她们挺过了生存难关,癌症不再对身体有影响的时候,又因为经济原因让她们对乳房重建望而却步,许多患者在术后多年对不完整的乳房抱憾终身。”刘成胜表示,乳腺癌术后重建公益项目作为启爱行动•全国女性健康公益活动其中一部分,将用三至五年时间救助100例身体恢复健康且重建意愿强烈,但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拟于北京、郑州、上海、深圳、成都五个地区设立乳腺癌术后重建公益救助中心,暂定目标救助基金为400万。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支持这项公益活动,帮助乳腺癌术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image.png

刘成胜在会上发言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李天石在会上表示,现代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上承受的压力巨大,近年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来10年乳腺癌将进入高发期,我们要加大科普宣传的力量。同时,乳腺癌术后重建是一项对外科技术支撑要求较高的手术,一些基层医院和美容医院很难完成,需要整形外科、乳腺外科等多学科协同综合救治。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乳腺外科学科带头人韩宝三认为,随着乳腺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我国乳腺癌诊疗步入慢性病管理时代,但是在很多偏远地区的重建手术普及度不高,一些医生也掌握不好这些技术。不少患者在接受乳腺全切术时,也完全不了解有乳房重建这一选择。我们呼吁更多医疗工作者参与这些医疗救助,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划分Ⅰ期、Ⅱ期甚至Ⅲ期手术方案,对公益医生的施行手术资质进行分类,不仅做到精准帮扶每一位患者,也要为青年医生提供学术培训,让更多的医生参与公益救助。

曾经参加过多项公益救助的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会长邵文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吕京陵均表示,过去国内也有多个针对乳腺癌及术后重建的公益项目,但很多都是由整形或乳腺外科等单个学科发起,这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科专家参与进来,提供符合患者意愿、预期能获得良好效果的乳房重建技术手段。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红梅表示,作为皮肤美容科的医生,可以对手术形成的瘢痕提供修复支持,提高乳房术后重建满意度。

北京董先生医疗美容诊所合规部主任于鲲表示可以为公益救助专家团及患者、广大求美者,提供相关法律专业支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黄金井教授认为,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不仅农村妇女亟需加强健康保健知识,其实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对自身的健康认识也很薄弱。黄金井提议,要加强乳腺癌科普宣传,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工作向纵深发展。

启动会上,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为黄金井、丁芷林、李健宁、刘成胜、李天石、韩宝三、邵文辉、黎冻、吕京陵、曾高、陈伟华、张若冰、李发成、石冰、刘红梅、马自勤、于鲲、王军杰、娄艳红、郑永生等专家,授予“启爱专家”或“爱心医生”称号。

据悉,启爱行动•全国女性健康乳腺癌术后重建公益项目已通过多次线上线下专家研讨形式,目前正进入立项阶段。(文/凌燕 图/林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