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建议逐步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

发布时间: 2023-03-07 10:32:47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目前,安宁疗护服务规范、标准,及药物监管制度尚未完善,立法层面也存在缺失。3月5日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马一德建议,逐步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

我国安宁疗护理念公众认知度较低

安宁疗护,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志愿者等多专科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无法治愈、存活期限大约不超过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不过,目前,我国安宁疗护理念公众认知度与接受度较低。

在调研中,马一德发现,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面对绝症时,难以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很多人往往选择的是倾尽全力去治疗和抢救,但这最终并不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反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精神恐惧和思想压力,同时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宁疗护发展政策。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安宁疗护词汇首次进入国家健康规划纲要;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分工合作,为公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和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志着我国已将安宁疗护上升到法律层面推动。

不过,马一德谈到,近年来,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完善之中,因此在覆盖面、系统性、整合性及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尚处于安宁疗护服务整合纳入主流医疗服务的阶段。

积极探索床位日付费个性化支付方式

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达到4685个,计划2025年要在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已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约2.1万个,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000个。

“按照国内医院现有的收费模式,护理服务没有收费标准,可安宁护理实际上比各级护理的内容和范围都复杂得多,医护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的,但是它又不属于特级护理,不能按照特级护理的标准收费。”马一德认为,安宁疗护服务收费标准不明确,尚未全面纳入医保支付体系。

他补充说,当前我国只有在门诊或住院等疾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才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对于安宁疗护相关服务项目的医保配套还不到位。除少数试点地区外,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未被列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因此,马一德建议,建立并完善安宁疗护收费体系,逐步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由医保等相关部门设立自费或有自付的安宁疗护收费标准。同时,积极探索床位日付费个性化支付方式,对安宁疗护机构和科室逐步实行针对性绩效评价。

医学院校尚未将安宁疗护纳入必修课程

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健康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推动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马一德称,目前,安宁疗护团队专业养护人才短缺仍是各医院、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从事安宁疗护的医生多由肿瘤科、老年科医生担任,护士多从“通用型”护士转型而来,在日常生活料理、完成常规医嘱之外,对于患者的整体管理、积极沟通及临床决策、多学科协调存在困难。

同时,安宁疗护在我国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受限,没有统一的教材,而且医学院校普遍没有将安宁疗护纳入必修课程,即使开设安宁疗护课程也仅是作为选修课,或穿插在某一课程的某一章节中,内容不够深入,无法起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马一德建议,在医疗机构中对在职医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积极发展国家层面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培养安宁疗护专科专业人才。通过继续教育领域的岗位训练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增设相关学科,推进相关知识普及,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记者王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