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提高疗效,这项研究将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发布时间: 2023-03-06 14:01:42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据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肺癌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82.8万,死亡病例数约71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肺癌进展十分迅速,很多人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而有限的治疗手段,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并不理想。

作为具有很好前景的免疫治疗方式之一,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因肿瘤中的免疫微环境对CAR-T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该疗法在肺癌等实体瘤治疗领域的前景尚不明朗。因此,如何提高CAR-T细胞在实体瘤中疗效至关重要。

image.png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外科主任兼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团队和学术总监黄曦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JCR一区,中科院一区)上发表题为Genetically Programmable Vesicles for Enhancing CAR-T Therapy against Solid Tumors的科研成果(IF:32.086)。曹庆东教授、黄曦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胸外科在读博士李咸君为文章第一作者。

image.png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增强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功效的潜在药物——多功能基因重编程细胞囊泡(D@aPD-L1 NVs),该药物通过负载谷氨酰胺拮抗剂以改善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达到增强CAR-T细胞在肺癌中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和应用前景,对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肺癌领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选择手段。该成果已申请相关专利。

image.png

D@aPD-L1 NVs增强CAR-T细胞在实体瘤中治疗效果的示意图。

这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囊泡表面因表达有高亲和力的PD-L1抗体,能与肿瘤表面的PD-L1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能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避免了谷氨酰胺拮抗剂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细胞囊泡表面的PD-L1抗体可有效阻断PD-1/PD-L1抑制性信号,能有效解决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肿瘤细胞表面PD-L1上调,避免了CAR-T细胞过早发生耗竭,进而起到更好的杀伤肿瘤效果。更重要的是,D@aPD-L1 NVs有效减少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的数量,促进了肿瘤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募集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上述特性使该药物改善了肺部肿瘤组织中CAR-T细胞的浸润和效应功能,最终增强了CAR-T细胞的抗肿瘤及长期记忆免疫能力。研究进一步表明,D@aPD-L1 NVs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药物,能增强CAR-T细胞对肺癌的疗效,并且细胞源性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既往的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胸外科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依托医院大科研平台,与专职科研教授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基础科研工作,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紧跟医院人才培养建设步伐,致力于培养真正具备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遇到的疑难杂症的医学人才,科研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科室在读博士9人,在读硕士11人;累积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行业顶级期刊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和Surgical Endoscopy上。

同时,承担了多个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开展的部分临床研究包括与澳门大学合作开展的2022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基于精准医疗的“患医研”三位一体的肿瘤个体化医疗策略之探索与实践;2018年原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重点专项“基于实时高空间分辨率和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的食管癌临床诊疗方案研究”,课题三“多尺度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食管癌临床应用”的研究内容;2020年中山大学5010项目,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与华大基因合作,发起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食管鳞癌多组学研究”;与省重点实验室合作项目:肺部微生物与早期肺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多组学研究;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等。

此外,曹庆东教授主编的教材《全科医学临床技能训练》、《走进外科学》已出版,学术专著《非经胸入路食管外科手术学》正在校稿中。(许晴晴 图 姜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