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基层综合试验区 建什么怎么建

发布时间: 2022-12-30 11:14:58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确定山西省介休市、浙江省海盐县、安徽省濉溪县等8个县(市)作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今年,扩增北京市密云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海南省东方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4个试验区。

近日召开的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会指出,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既是对12个县(市、区)既往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成效的肯定,更赋予了各试验区通过改革发展创新,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深刻把握三层要义

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推进试验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即要深刻把握“县域、综合、创新”三层要义。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区建设意义重大。一是放在县(市)级进行推进。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比较完整,功能基本齐备,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的重要基点。在县域,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展试验区建设便于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工作相衔接。二是综合推进。开展试验区建设不在于推进基层卫生健康某一单项工作,而是要系统谋划,各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三是创新试验。各试验区不仅要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一般性、常规性的工作取得进展和成效,更要在此基础上,为全国推进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据了解,试验区相关工作的开展将更强调顶层推动。“发展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各级都有责任,总的来说就是中央督办、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抓落实。具体到试验区建设,地方各级和有关部门要共担责任、共同推进。”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县域范围内,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开展医学研究,主要是运用好适宜技术、适宜人力、适宜药物,把这些要素进行综合组合,解决服务中的瓶颈问题、体制机制障碍问题,这需要县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统筹谋划,督促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党委和政府主要是解决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机构内部难以解决的一些政策保障问题,比如投入保障、人力保障、激励政策等。

会议强调,对于综合试验区建设,省级和市级负有指导、协调、统筹等职责。省级和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调研指导和监测评价,定期沟通联系,经常会议会商,及时评价反馈工作情况;要积极协调同级编制、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医药等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形成支持试验区建设的合力。

建立激励和进出机制

从8个试验区扩增到12个试验区,说明这项工作将动态发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会要求,建立综合试验区的激励和进出竞争机制:对于工作推进速度快、创新成效明显的试验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在政策研究、人员培训、经验交流、学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激励支持,省市两级也要积极为试验区提供政策、资金和智力等支持;对于试验区建设进步速度慢、改革创新不明显的地区,国家卫生健康委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从2023年开始,对各试验区建设情况开展评价排序,连续两年排名后两位的试验区将调整至候补试验区。

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完善政策支持等情况,是评价排序的重要依据之一。上述负责人介绍,责任主要表现为:要在现有卫生投入政策基础上,探索如何适应改善民生的要求,在当地财政能够调配的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支持,新增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创新编制管理使用,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普遍短缺情况,主动适应人口变化趋势和群众健康需求,合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配置水平。可以学习安徽省濉溪县、四川省泸县等地做法,在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县域内编制统筹管理、建立编制周转池等,调配编制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同时,要用好编制存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空编率尽快降低到5%以内。

“要发展壮大基层人才队伍。”上述负责人表示,要抓住培养、准入、提高、使用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符合基层定位、体现基层特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落实“两个允许”,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人才资源,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医”项目,健全县域内巡回医疗和定期向乡村派驻人员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乡村两级卫生人力资源和能力不足问题。此外,在当地经济可承受、符合村医愿望、符合当地经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分类合理解决村医待遇保障问题。

深化医改的重要一步

试验区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一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会要求,试验区要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并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推动实现“六个拓展”。

当前在县级范围内,乡村依然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短板。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医共体建设上,试验区要加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度,把服务更多地下沉到基层、送到百姓身边。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导向是“强县域、强基层”,工作要求是“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推进原则是“分类指导、稳中求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新冠高风险人群分级管理的关键举措。上述负责人表示,各试验区要准确把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大力推动实现“六个拓展”:从原来的全科医生签约拓展到全科和专科医生共同签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签约拓展到二级、三级医院也参与签约,由公立医疗机构签约拓展到公立、民营机构共同参加签约,由团队签约拓展到医务人员个人和团队签约并举,从固定签约周期拓展到“固定﹢灵活”的签约周期,由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向慢病与传染病并重拓展。“‘六个拓展’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为了更加适应现实需要,更加有助于家庭医生签约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强调。

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会要求,要以居民实际健康需求为导向,丰富服务内涵,努力提升签约服务感受度。鼓励向各类重点人群提供长期处方、上门医疗、智慧诊疗、网络服务,完善收费和补偿机制。要积极打造县域数字家医服务平台,畅通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联系渠道。在疫情防控中,还要将新冠高风险人群作为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对其加强健康监测,做好就医指导等。

“做好社区防控,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防止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问题。”上述负责人说。(记者高艳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