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第七批国家集采药落地 平均降幅达48%

发布时间: 2022-12-08 09:51:02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第七批集采共计60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达48%,中选品种覆盖治疗领域涉及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10种大类,覆盖了肿瘤、肝炎等多个治疗领域。

“我是眼见着价格降下来的!通过在指定医院开具的肝癌诊断书,超万元一盒的肝癌特效药仑伐替尼只需要不到300元了。”辽宁患者家属王齐(化名)告诉记者。

截至12月1日,31个省份均已发布第七批国采药品落地文件,明确表明各省市落地执行时间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记者从各地医保局、医院、专家、患者等多方证实,第七批国家集采已相继落地执行。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告诉记者,“关于给老百姓带来的益处,最直观的当然是价格和药费的下降。第七批国家集采落地情况达到了预期,像河北、山东、江西等多地落地较早的部分省市,医院已经可以开药了。”


“药价降下来了,天不会塌下来了”

王齐的父亲是在2021年7月确诊为肝癌的。那时距离她的婚礼只有几个月。一边筹备婚礼,一边陪父亲抗癌,每次接到电话王齐的心都会狠狠一紧。她希望父亲能出席自己的婚礼,看见她走进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2018年,仑伐替尼原研药在国内获批。一盒30粒的药物,要花费16800元。这意味着每一粒小小药片,需要整整560元。

2022年11月20日,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辽宁落地执行,仑伐替尼每粒降到不足20元。王齐说,父亲的情况在慢慢好转,肝右叶的肿瘤较之前有所减小,家人已经采取保守治疗,父亲只需要在每天太阳落山时服用仑伐替尼。还有一个半月就到父亲的生日了,这是最好的礼物。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第七批集采共计60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达48%,中选品种覆盖治疗领域涉及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10种大类,覆盖了肿瘤、肝炎等多个治疗领域。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常峰告诉记者,此次以仑伐替尼胶囊为代表的抗癌药降价效果显著,其作为肝癌的一线靶向药,平均降幅高达83%,极大降低了肝癌患者的疾病负担。

11月28日起,福建省落地执行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最低10.68元。林先生一看到落地的消息就冲到了药店。“降价了吗?”“降下来了。”他松了一大口气。2021年4月父亲确诊为肝癌以来,手术切除、预防性介入、消融,再到复发,一家人的心情像坐过山车。抗癌之路依旧艰难,但药价降低,家庭负担减小了,终于可以专心对抗癌症了,“药价降下来了,天不会塌下来了”。

“仑伐替尼价格的确降了,每天都有患者来取药。”12月1日,记者从广东、河南、山西、福建、辽宁等地多家医院药房了解到,肝癌靶向药仑伐替尼已在各家医院落地。

一盒慢性病常用药的价格比一杯奶茶还便宜

“我四十岁的时候就确诊高血压了,吃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近十年服用的都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江西的郑奶奶刚过完70岁生日,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需要联合服用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每月的药物支出近千元。

郑奶奶女儿介绍,因消费观念问题,郑奶奶在药物支出方面相对拮据。“服药种类太多了,老人不容易记住。硝苯地平控释片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而且价格比较低,降价之后老人更开心了。”

江西省医疗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25日,全省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驻赣军队医疗机构全面执行第七批国家集采中选结果。其中,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

12月1日,郑奶奶从社区医院买完药高兴地说:“很划算,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降价药。三十片控释片几块钱,比年轻人喝杯奶茶还便宜。”

常峰告诉记者,用于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幅均超50%,为长期用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节省了大笔支出。

哈尔滨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30毫克)每片价格降至0.617元,药品降价切切实实让百姓享受到集采政策的红利。

“国产乙肝药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降幅最大,中选价格0.32元/粒,降幅达98%。”广东佛山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乙肝患者一个月(使用量为30粒)的费用由398元减少至9.6元,减轻费用负担388.4元。

蒋昌松认为,集采药品落地,带来的其实还有用药层次的提升,表现为至少两方面:一是更多百姓用上了通过安全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二是用药结构的进步,以前同通用名的缓释片、控释片比较贵,不少患者选择用普通片剂和胶囊,集采后缓释控释片与原来普通口服剂型的价格比可能还便宜,当然就倾向于使用更好的缓释控释剂型了。另外,用药可及性提高了不少,从前几批的情况看,一个采购周期执行下来,多数药品在医院的实际采购量均大于报量,有的甚至是数倍。

备供机制,确保患者能按期买到质优价宜的中选药品

第七批带量采购落地执行时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中选产品之外,每个省还有备选产品,一旦主供产品出现供应问题,可第一时间启动替代计划。

“第七批集采药品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中选企业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发货,医院采购了备选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有效保障了集采药品的供应与使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向记者举例说,“第七批集采60个药品,青岛市自11月18日开始有40种已经能够满足供应,其中一种因为疫情原因不能保供的药品,我院采购了备选产品,目前可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各地在落地文件中进一步细化供应要求,如广东落地文件中规定,如中选企业不能对医疗机构订单及时做出响应,医疗机构可采购备供药品。上海对备供药品进院使用工作做进一步部署,要求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应畅通备供企业的用药渠道,及时进院。

常峰认为,第七批新增备供企业机制,根据规则设置,每个省份同时拥有一个主供企业和一个备供企业,当主供企业无法满足该地区市场需求时,备供企业可按有关程序获得主供企业身份。备供机制最大程度降低因断供重新确定供应企业的时间和行政成本,减轻断供对患者的影响。

“在降低价格同时也通过消除带金销售节省大量销售费用,企业的利润并没有大幅度减少,很多中选企业的利润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常峰算了一笔账,2020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基本下降了6个点,集采以来,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从6%、10%,已上升到20%。集采政策使得企业在成熟产品上的利润回归合理,倒逼企业加强创新投入。

第七批集采各地落地主要集中在11月。蒋昌松告诉记者,集采产品落地前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组织医疗机构和供应企业签订采购协议、集采平台中选产品挂网、医保基金预付不低于30%的货款、医院采购入库使用等,各地时间差异完全是正常现象。另外,略微错峰实施,有助缓解中选企业的供应压力。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