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低风险区能否出行、居家隔离需满足哪些条件 这场发布会逐一解答

发布时间: 2022-11-23 11:20:1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1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有关情况。

11月1日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感染者25.3万例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介绍,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部分地区的疫情扩散速度加快,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近期疫情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自11月1日以来,全国已累计报告25.3万例感染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上一周增长一倍。

胡翔表示,近期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链复杂,人口密集城市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多数省份疫情持续发生,多个省份的疫情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有的省份面临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此外,像广州、重庆,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员流动性强、高校等重点场所集中、人员聚集性活动多,加剧了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隐匿传播和传播力强的特点,增加了早期感染者快速识别和追踪管理的难度。像工厂、医院、学校、餐饮、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的多点位加速传播,也容易造成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等防控力量的不足和资源紧张,增加了疫情防控和快速处置的难度。”胡翔说。

胡翔介绍,针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已经派出工作组,督促指导地方将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现场指导支持地方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做到不动摇、不走样,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攻坚,尽快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

不断提升方舱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

针对有网民反映部分方舱医院环境较差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对于方舱医院的设置和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下发了有关方舱医院的管理规范。要求各地提前布局,依托现有大型场馆,提前做好方舱医院的改造和相应的硬件准备、物资准备和人员准备。

对于硬件准备,郭燕红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在对大型场馆的改造中,要保证水、电、厕所、淋浴、通风等基础的硬件条件。储备好床位单元、医用物资和必要的医疗设备,同时备好医疗信息系统。最重要的是要备好医护力量,做好培训,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方舱医院启用,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中。

在管理中建立地方政府主导、指定医院托管的方舱医院管理体系,既要统筹做好医疗安全工作,又要保证方舱医院在生活保障和安全上能够实现对感染者周到的服务,全力保障好方舱医院的管理和运行。

“可能有一些方舱医院在环境各方面不尽如人意,说明各地面临大规模疫情时,可能仓促建成一些方舱医院。我们已下发文件,专门进行督促和要求,指导各地首先要做好准备,按照方舱医院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做好方舱医院的设置准备以及医务人员和管理的准备,不断提升方舱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确保方舱医院在有需要时能在第一时间投入使用,实现好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也为保障日常的医疗服务提供支持。”郭燕红说。

倡导低风险区群众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

谈及二十条优化措施为何提出高风险区域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即降为低风险区,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主要是基于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评估数据以及风险研判证据。

“在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均能够快速隔离管控并及时转运的情况下,对于高风险区管控人员中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表明高风险区在社区的传播已经基本阻断。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区域人员管控,二十条优化措施由原来的7天调整为5天,以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王丽萍说。

王丽萍表示,低风险区是指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除去高风险区以外的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防控措施。低风险区的群众,要减少外出、不聚集、外出时要做好防护;主动配合区域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味觉嗅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及时地排查病毒感染。同时,倡导低风险区群众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如果确需离开,离开所在城市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风险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

谈及发热门诊,郭燕红表示,发热门诊的功能之一就是甄别出发热患者或者有疑似症状的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二级以上医院都要设置发热门诊,并公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发热门诊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鉴别,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真正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求医疗机构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特别是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分娩室等重要的救治科室要做到“非必要不封控”,保障患者的救治。对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停诊的医疗机构的某些科室,要通过本地媒体、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公布。对于确需封控管理的医疗机构以及相关科室,要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开展环境消杀、风险排查等工作,以最快速度排除感染风险,快封快解,达到解封条件后及时向社会公布,恢复相应诊疗服务。

郭燕红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科学设置120等急救电话和便民服务渠道,确保患者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最大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的影响,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居家健康监测不限制共同居住人员活动

谈及居家健康监测与居家隔离的管理区别,王丽萍表示,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感染风险的概率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居家隔离的人员在隔离期间赋码,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要严格做到不外出,包括共同居住的人员,拒绝一切探访,期间核酸检测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在隔离期间因就医等需要外出时,社区要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在管理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如果确因有就医需求需要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

王丽萍介绍,居家隔离基本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单独居住,或者一套房屋里能有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的独立,隔离室外要放置桌凳,主要是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需要;二是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三是房间如使用空调系统通风,应该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全空气系统应关闭回风;四是房间内要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的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此外,居家隔离人员还应注意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并且把每天健康监测的结果报告社区进行医学观察的管理人员。如果居家隔离人员为哺乳期母亲,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再进行母乳喂养。隔离期间要做好室内通风消毒,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要求。

(编辑:赵晓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