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让听障患者重获新声

发布时间: 2022-03-09 15:36:42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耳朵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但却有一些人,因某种原因,他们的世界被按下了“静音键”。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重度听力障碍患者回到有声世界,2021年10月,由柳州市红十字会和柳州市人民医院携手创办的“重获新声”贫困患者人工耳蜗资助项目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启动。截至到今年3月3日,第23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10个“世界听力日”,让我们来聆听受益患者“重获新声”的故事。

从无声到有声

“我听到声音了,有点像机器人说话的声音。”1月10日,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生为38岁的患者刘先生进行人工耳蜗开机测试,给他植入的电极输入电刺激。显示器上的电波在起伏,刘先生听到了外界的声音,还跟着医生把西瓜、小狗、电视等词汇念了出来。他的脸上难掩兴奋。

刘先生8个月大时,双耳的听力开始下降。最近5年,他的听力下降尤为明显。因为自幼听力不佳,戴助听器后,他尚能进行日常交流。近几年听力明显下降后,戴助听器已不能维持他的听力,他丧失了基本的日常语言交流能力。经听力检查,刘先生的双侧听力下降均超过100分贝,临床诊断结果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对于刘先生这样的重度听力障碍患者而言,想要回到有声世界,植入人工耳蜗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人工耳蜗造价昂贵,加上手术费及术后康复等费用,很多贫困家庭因无力承担相关费用而放弃治疗。“重获新声”贫困患者人工耳蜗资助项目的开展,给他带来了希望。

去年11月下旬,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为刘先生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复诊时做开机测试,经过简单的语言康复训练,刘先生已经能够分辨双音词组及简单短句。他的耳蜗植入手术效果良好。接下来,患者要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这样才能逐渐适应日常的各种声音。”

11名贫困患者受益

“人工耳蜗是照亮耳聋患者的一道光。”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李纪辉主任介绍,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它由体外声音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脉冲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自“重获新声”贫困患者人工耳蜗资助项目启动以来,柳州市已为1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完成了人工耳蜗植入术。1月10日,5名患者复诊时先后做了开机测试,其余患者的开机测试预计在3月进行。已经开机的患者目前正在积极地做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回归到正常的有声世界,生活也将重回正轨。

保护好聆听世界的窗口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据抽样调查,目前我国重度耳聋患者高达300余万人。”李纪辉主任说,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在逐年增多。

先天性耳聋的最佳治疗时间是6岁前。家长要留意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耳聋症状并就医。突发性耳聋的诱因很多,如酗酒、噪音、精神压力大等。如果市民的听力突然被按下“静音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治疗,切忌病急乱投医。因为,耳疾的治疗关乎一生的听力。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鼓室内积液,可能是由于感冒或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压迫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至3岁儿童。与急性中耳炎相比,由于缺乏急性或明显的症状,分泌性中耳炎经常被漏诊。

李纪辉主任提醒市民,虽然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具有自限性,积液通常在4到6周内自行吸收,且许多病例都是轻微的,可能只会导致短暂的、轻微听力损失,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经历炎症反复发作,包括继发感染、粘稠液体,不仅会给患儿带来疼痛,还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时寻求耳鼻咽喉科医生的专业帮助。 (柳州市人民医院宣传科供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