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直击国门一线“战疫”坚守者:不胜疫情不收兵

发布时间: 2021-11-10 10:58:47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图为执行闭环勤务的重庆边检民警出发前相互鼓励。 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供图

9日凌晨2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停机坪内摆渡车来回穿梭着,身着防护服的移民管理民警犹如片片雪花,散落在这偌大的机坪。刚查验完入境货运航班的民警李文峰,返回消杀区,按照防疫工作要求逐一脱掉护目镜、防护服、手套、口罩……整个流程持续近10分钟,不能有一丝一毫差错。与此同时,另一名民警已穿好防护服,坐上了摆渡车前往机坪,确保机场口岸通关7×24小时“不打烊”。

图为重庆边检民警正在执行深夜航班检查任务。 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供图

国门口岸是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国内的重要关口。连日来,国内外疫情呈现多点散发趋势,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实施封闭执勤、集中隔离、居家监测的勤务模式,将相关人员安排在机场周边集中居住,通过高防疫标准执勤、专车接送保障、餐食单独配送等,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推进疫情防线再加固,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国门口岸筑牢外防输入的“铜墙铁壁”。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不仅要筑牢机场口岸外防输入防线,同时也要保障国际航线24小时顺畅。”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执勤一队副队长杨勇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班下降,国际货运航班却大幅增加,货运航班大多集中在半夜,边检民警需要24小时备勤,在航班抵达前提前做好勤务准备。

“抬头,微张嘴,呼吸放松,这样采集鼻拭子没那么痛。”为了实时掌握民警健康状况,执行闭环勤务的民警7天内要做4次核酸检测,每隔一天就被“捅”一次鼻孔,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期间也将定期进行检测,经历过数十次核酸检测的民警赵峰已总结出一套被“捅”不痛的经验。

除了高频率的核酸检测外,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将入境执勤现场划分为污染区、消杀区和清洁区进行分区管理,加装边检现场验证台物理隔断,增设卫生员、督导员岗位,按要求对执勤人员装备和区域环境进行消杀,对全体民警职工进行疫苗接种。

每次执行勤务,民警都需要在集中隔离点完成体温检测和健康检测,然后由专车运送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闭环管理专用通道,进入边检执勤现场,在队领导监督下,穿戴好防护装备后,开始执行一天的航班检查任务。在查验出入境人员过程中,采取“一证一消”和高风险人员非接触式查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人货、人机接触。

图为水汽已让边检民警护目镜上蒙上了水雾。 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供图

由于国际航线抵达时间较为分散,有时防护服一穿就是4、5个小时。检查员邬丹告诉记者,水汽已让她的护目镜蒙上了水雾,但前台询问、人证对照、证件查验、信息录入等工作却不能停,每一项边检查验流程都不能模糊。N95口罩的橡皮筋勒疼了耳根,也没打乱邬丹的查验流程。“守好国门是移民管理警察的光荣职责,在特殊时期,我们更要不畏艰难、严防死守,坚决把疫情和违法出入境人员阻挡在国门前。”邬丹说。

如果说7天闭环勤务是对民警体力的考验,那么集中隔离的7天就是对民警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砺。已完成集中闭环勤务的民警卢堂因一次勤务调整,在房间里住了11天。隔离条件有限,房间唯一的窗户对着天井,太阳很不容易照进来。为缓解大家心理压力,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为隔离民警配备了简单的文体器材、日常用品、学习书籍,保障民警隔离期间生活所需,安排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民警为集中隔离人员开展视频心理疏导。

图为重庆边检民警在岗位上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等待查验入境旅客。 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供图

“虽然离开了小家,但在执行勤务的7天里,我们集中闭环勤务组就像一个大家庭,共同协作、相互鼓励,无论昼夜如何颠倒,无论在机坪来回奔波、汗流浃背,只要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一切都值得。”邬丹说,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参加集中闭环勤务前,平时不光要执行正常勤务,还要在家辅导儿子功课,照顾2岁的女儿。现在的她正处于7天集中隔离期,每天和家人视频,成了她的“必修课”。

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一轮疫情,重庆移民管理警察将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初心使命,在国门口岸筑起阻断疫情输入钢铁城墙。(记者 刘相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