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一项决策”体现公立医院的为民情怀

发布时间: 2021-11-05 10:54:3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近两年来,在全国开展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工作中,河北省儿童医院先后荣获“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荣誉称号、荣获“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党委书记尤殿平荣获“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不同需求是医院不断的追求,在今年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尤殿平书记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发现,常说的“首诊负责制”是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要求,但如果医护人员不在工作和岗位上,全院的行政后勤人员不参与临床工作,当患者有求助时怎么办?是与己无关高高挂起,还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经过充分调研后,医院党委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新的服务要求,即坚持医护人员“首诊负责制”和全院人员的“首问负责制”的有机结合。“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一变天地宽”,一个医院全员参与、全维度服务的号角,为患者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活动,迅速在全院轰轰烈烈地展开。

解放思想,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不少患者来到医院,面対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一群素不相识的面孔,往往会不知所措,只好求助于医务人员。医院党委书记尤殿平强调,患儿来院就诊人生地不熟,遇到问题咨询时,无论问到谁,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行政后勤人员,必须认真热情接待,能马上办理的即予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应耐心说明情况,并且要负责到底,做好引导员,当好服务员。对来院就诊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无论是否是自己职责(权)范围的事,都有责任和义务给咨询者一个满意的答复。要真心实意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做到事情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律不准以“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我还有事”等为由推脱首问责任或敷衍问询者。

医院坚持“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的有机结合,是医院服务理念的又一次提升。面对患者焦急的眼神和期盼的诉求,医务人员的这一小小举动,热情、耐心、细致的服务,即刻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首问负责制更是激励鞭策着全院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有效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转变理念,办有人情味的智慧医院

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改善就医环境。尤殿平书记常讲,作为儿科医务工作者,大家要多换位思考,待患儿要视如己出。党委一班人坚持一线调研、一线办事、一线落实,通过分析问题、建立台账、全面整改,及时解决患者就医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就医布局,优化就诊流程,使医院各个分区更加清晰,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满足患者缴费、挂号、检查、取药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通过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推动多学科综合门诊建设,适度延长诊疗时间,拓展服务功能,推出线上问诊平台,创新“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着力打造智慧医院。发挥信息化优势,搭建在线问诊平台,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与专家进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免费在线问诊平台自上线以来已为超15万患者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同时,医院充分发挥宣传工作效用,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更新门诊医师出诊信息,方便患者及家属来院就诊。利用各种宣传平台,不断创新儿童健康科普形式,以喜闻可见的方式对最为常见、百姓最为关心的、最为及时的儿童疾病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增强责任,将“为民”理念落到实处

“首问负责制”的推出,解决了门诊患者的不同需求,调动了全院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患者的需求得到了真正的解决,使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有落实、有持续、有改进。实施“首问负责制”,解决了以往工作中相互推卸责任、拈轻怕重的现象,切实做到优质服务、人性化的服务,来院就诊患者得到了有效帮助,提高了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及满意度。进一步强化了全院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强化了全院人员的责任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尤殿平书记反复要求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患儿,不能让诉求没有着落,要让来院就诊的每名患儿感觉到温暖无处不在。首问负责制使医务人员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紧迫,强化医务人员聚焦工作实践,担好为民之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主动、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医院是社会文明建设的窗口和为人民大众健康服务的平台,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有机结合,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一个缩影,是聚焦群众就医问题精准发力,为群众提供就医便利持续发力的有效支撑,也是医院查看实情、拿出实招、务求实效、为民解难的切实行动。省儿童医院表示,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还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樊婧、范韶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