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着力筑牢抗击疫情心理防线
发布时间: 2021-08-23 10:42:01 | 来源: 新华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疫情防控措施不放松的同时,江苏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调配、整合资源为隔离点和病区配备心理专家,做好疫情期间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筑起抗击疫情心理防线。
心理热线,“热”了起来
“这段时间,我老是胸闷、气短,睡不着。”“孩子马上面临毕业,却不能正常开学,在家里耽误学业怎么办?”疫情发生后,响应“非必要,不外出”号召,不少居民在隔离点或居家隔离,时间一久,易出现心理问题。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8名医生组成3个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轮流值班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疏导。
“这几天来电咨询的每天只有一二十个,比前阵子高峰期已经下降了不少。”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肖华告诉记者,“对抗疫情,不仅要做好身体上的防护,心理上也要强大起来。”她说,一市民哽咽地向她倾诉说,最近老是手抖、心慌、失眠等,这是典型的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症状。经过40分钟的沟通交心谈话,肖华终于解除了她的心结。
江苏省卫健委近日会同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通知,要求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作用,迅速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工作,建立不同机构之间的转诊和协调服务机制。
疫情期间,江苏省12345与各设区市12345通力合作,建成全省12345热线“多援一”远程协作体系,远程接办群众疫情诉求。截至8月19日,南京、常州、连云港、淮安、扬州、宿迁等设区市已完成与12345政务热线对接工作。全省现有192条心理援助热线,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及85个县(市、区)。疫情发生以来,热线累计接听15117人次,其中扬州市8344人次。
积极干预,解开患者心结
病区内的患者因为生病、家庭情况等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专家、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滕昌军、杨昕说,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造成很大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应激源。比如有一些外地来宁就诊的患者,远离家乡,增加了心理上的担忧。很多患者还要接受长时间的俯卧位治疗,感到不舒服,而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放大这些不适症状。
“有位患者黄阿姨,刚来时情绪不太稳定,对诊疗也不是很配合。”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病区副主任医师胡志亮说:“黄阿姨对家人和同事一直非常愧疚,她觉得自己不能原谅自己,我安慰她说病毒才是真正的敌人。经过多次心理干预,黄阿姨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病情逐渐恢复。”
据介绍,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扬州市第三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内,江苏省都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理疏导与干预。
各地依托地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库,制作针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及家属及大众的科普书籍、宣传资料,还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推送科普宣传信息。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南京脑科医院)启动“南京安心在线心理健康公益项目”,会同南京市教育局、团市委等通过医院微信平台以“科学防疫,文明生活”为主题制作了12个心理健康微视频向社会播放。
科学疏导,化解居家焦虑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些市民生活受到限制,或是由于不能去医院复诊拿药,进而引发心理波动,或是担心被感染,陷入抑郁或焦虑。
无锡市应对新冠疫情心理救援医疗队副组长、江苏省红十字心理应急救援队专家谌利民说,在疫情非常时期,人们普遍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在隔离点的人员、隔离病房的患者等。由于环境突然变化,加上身边出现的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往往会引起并放大这种紧张、焦虑感。“如果以往没有焦虑、抑郁病史的人,出现一些如焦虑抑郁或部分躯体不适感,多数属于应激性的正常情绪行为反应,一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比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主动放下手机不去搜索与疫情、疾病等相关的负面信息。”谌利民说。
谌利民建议,面对疫情,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转变思维。隔离期间,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利用这段特殊时光阅读些平时没时间看的书籍文章,体会、感悟亲情,思考人生的价值,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收获。(仲崇山 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