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献礼建党百年:致敬中国整形美容事业先驱之宋儒耀

发布时间: 2021-07-09 10:33:38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序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发展的道路上,有这么一群医学专家,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或者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美好追求,执着探索,追求卓越。

获得抗美援朝个人记大功的八大处整形医院创始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传说中的八大处整形医院,是我国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整形外科专科医院,由我国第一位整形与颌面外科教授宋儒耀于1957年创立。

1948年,宋儒耀毕业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放弃留在国外的机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担任华西大学口腔医院院长。

回国不久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美军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弹(一种燃烧时像沥青似粘在身上的燃烧物体),给从没有见过此种炸弹的志愿军战士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很多志愿军的头部、颌面等裸露部位遭到严重创伤、烧伤。由于宋儒耀曾在美国学习相关治疗知识的经历,1951年3月,中央军委直接下令西南军区组建一支援朝医疗队,由宋儒耀教授担任队长并负责选拔。

宋儒耀认真分析二战经验,“当时我们的志愿军没有钢盔,打仗时头、脸必须暴露在外面,颌面部损伤率应该是很高的。”考虑到这点,宋儒耀提出头部、颌面部创伤没有口腔科医生没办法工作,一般医生不甚了解口腔颌面部的生理、解剖情况,缺乏对上下颌关系的认知,难以恢复其功能,因此医疗队应以口腔青年专家为主,他们有充分的口腔生理、解剖、病理知识和健康身体适应战场上特殊的环境。另外,宋儒耀教授凭记忆将在美国使用的口腔医疗器械画出图形,并指导华西校办工厂加工出了一批最新型的口腔医疗器械。

1951年4月,由宋儒耀率领的“西南志愿援朝整形外科手术队”离开成都,在志愿军后勤卫生部所在地沈阳展开积极救治。

右一为宋儒耀

尽管宋儒耀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救治要点,然而战争的残酷还是超出人们的想象。曾两次参加过抗美援朝医疗救治工作的周树夏永远记得那刻骨铭心的一幕:一天,从战场上抢救下来一名年仅18岁的小战士,颌骨错位而导致面部畸形,头部80%三度火器烧伤。因为面部的严重创伤,小战士咀嚼功能丧失,虽经多次抢救,但几天后终因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

据资料显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负伤人数322769人中,伤类中排前两位的为炸伤和枪伤,分别占61.6%和17.0%,冻伤、烧伤和毒气伤害分别占11.1%、1.8%和0.1%,头面部受伤的士兵占战伤总人数的10%左右。

野战医院刚搭建好,第二天大量伤员被源源不断送来,医疗队不分昼夜战斗在手术台上。宋儒耀教授白天一边用自制的医疗器械给伤员动手术,一边安排其他队员观看学习,晚上还编写讲义、上课,后期还亲自指导队员给伤员动手术。

据宋儒耀的弟子兼助手王翰章回忆,“每天早晨,天不见亮起床,查完房就进手术室,一站就是一天,累了就和衣在地上眯几分钟,起来脱了衣服继续手术,回去时,已经是晚上10点过,又写工作笔记、手术记录。”

为了有效地提高救治率,减少部队的减员,医疗队科学地组织并采取了“阶梯治疗法”,即对志愿军伤员从前线开始,分为卫生兵、急救员、运输员、接收站、医疗队5个阶梯逐步治疗。

就这样,在高强度的车轮战手术下,宋儒耀率领的医疗队共救治伤者1000余人,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整形外科辉煌的一页,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表彰,授予医疗队集体一等功,宋儒耀个人记大功一次。

据说还有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当听说西南援朝手术队准备换防,特别是宋儒耀要回去的消息,许多病员为了挽留他们,居然拒绝治疗。

1952年,西南援朝医疗队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艰巨使命,带着由伤病员们签满名字的国旗回到成都。

宋儒耀除了创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之外,1957年,他还成功完成动物的断肢再植实验和自体肾脏移植,成为我国最早开始这项研究工作的专家。

宋儒耀还把过去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完成器官再造的传统整形方法,改变为只需一次手术即能完成,如全鼻、全耳、阴茎等再造术,这是整形外科史上的一个革命。

1983年6月1日,在旧金山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术会议上,大会特授予宋儒耀最高荣誉“金锯奖”,成为获此整形外科最高奖的首位中国学者。

1985年,宋儒耀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3年2月19日,宋儒耀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凌燕)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官网

2、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官网

3、《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整形美容外科史话,李世荣教授主编的《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