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再加码

发布时间: 2021-01-08 09:40:08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要求各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制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中,加强经济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两个《办法》已自1月1日起施行。

据介绍,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均应建立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等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管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内部经济及相关业务活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和财务实行全面管理,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二是医院内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充分运用预算手段开展医院内部各类经济资源的分配、使用、控制和考核等各项管理活动,具体包括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筹资投资、业务等预算。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医院预算,应重点审核医院收支总量和结构变化,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重点支出,筹资投资、结余资金使用等情况,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医院年度预算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并应建立全面预算信息公开制度。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合法合规、风险可控、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目标,医院内部建立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运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医院应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明确内部控制建设职能部门或确定牵头部门;医院内部各部门(含科室)是本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责任主体,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有效性负责。达到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依规办事,推进廉政建设;保障资金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

短评

加强运营管理有了抓手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构建新的运行补偿机制等,对公立医院精细化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卫生健康行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公立医院业务形式复杂,资金规模大,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内部权力运行制约,是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需求,也是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亟须通过建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等经济运行管理制度,提升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保证资产资金安全,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一直致力于提高行业经济管理水平,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2020年7月~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加快促进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此次制定印发的两个《办法》,是开展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抓手。(首席记者刘志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