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上海200家疫情防控哨点织就网底 闭环管理毫不松懈

发布时间: 2020-11-11 14:34:33   |  来源: 人民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上海11月9日报告一例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后,秋冬季疫情防控顿时成为市民最为关心的话题。

今年春天,密布全市的200家发热哨点诊室迅速“上岗”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者昨天从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获悉,作为上海发热门诊服务体系的“网底”,200家哨点诊室严阵以待,完成闭环管理,确保不疏漏一个可疑患者。本报记者兵分三路深入社区哨点诊室,实地探访哨点诊室测温扫码、预检分诊、规范流程、转诊等环节,感受上海防疫严丝合缝的闭环管理。

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始终保持发现问题的灵敏度

发热哨点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甄别发热病人,辅助后续发热门诊的诊断、治疗和分流

昨天,记者来到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是普陀区的发热哨点之一。

因毗邻长征工业区,周边流动人口众多,哨点接待的发热病人相对较多。中心副主任华志佳说,10月哨点共接待发热病人26名,主要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牙痛、痛风等疾病。自4月设立以来,该哨点迄今还没有接待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人。

15时许,叶女士到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常规降压药,没想到刚进门诊部,就在预检时被拦了下来。红外体温计显示,她的体温为37.3℃。“我没发烧。”叶女士有些委屈地重复着。不过她还是一一回答了预检分诊护士的问题,解释自己没有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密切接触史及相关症状。预检分诊护士叫来同样身穿一级防护服的护士。备班护士领着叶女士出门,从室外绕楼半圈,通过专用通道,走到单独设立的发热哨点诊室。

诊室里蓝白相映,色彩明快洁净,值班医生胡承伟身着一级防护服加面屏,他先询问了叶女士的症状,让她休息片刻,然后用水银温度计为叶女士再次测量体温,这是医学上更为准确的测量方式。测试结果为36.9℃,叶女士确实没有发烧。

虚惊一场!值班医生解释,由于室外阳光强烈,叶女士步行前来,可能导致体温暂时上升。

据介绍,如果复测体温发现叶女士有发热症状,发热哨点医生将手写登记她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信息,同时在一小时内进行网上传报,护士则会立即对她经过的区域进行消毒。随后医生将再次询问她的流行病学史,并做体征诊疗鉴别。负责人向记者解释流程,如发热原因明确,如普通感冒等,医生将叶女士转诊至就近发热门诊,经核酸检测后再开展下一步治疗。如有重点地区旅居史或密切接触史等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联系120救护车闭环转运至定点发热门诊普陀区中心医院。

无论哪种情况,发热哨点都要负责电话随访,询问发热病人是否做核酸检测以及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也会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给发热哨点。万一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病人信息将会逐级上报到疾控中心。

“站岗的士兵多了,发现疾病的灵敏度就高了。”华志佳说,发热哨点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甄别发热病人,辅助后续发热门诊的诊断、治疗和分流。

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进入诊室就有“独立流程”

为预防院内感染,中心隔离消毒力度也在加大,每天都必须自查院感,确保万无一失

昨天14时,在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体验了一把规范的筛查流程。“发热哨点诊室是4月建成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副主任许洁介绍,哨点原来是医院全科门诊的一个诊室,后来单独对外开了一个门,划分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需要先去门诊大门处通过红外线测温仪检测,并出示健康码;一旦检测出体温异常,护士会将患者带往门诊右侧的发热哨点诊室。不大的哨点诊室,污染区由等候室和诊室两个房间组成,配备了几台空气消毒机。身着防护服的护士,会用水银体温计重新测量患者体温,拿出全新医用外科口罩,替换患者原来口罩,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进入诊室就是进入“独立流程”,护士直接在诊室内抽血,并将血液样本放入转运箱,通过窗口递出化验。15至20分钟后,医生可在电脑上看到报告,确保整个流程患者不离开哨点。

“如果判断下来是普通细菌感染,就在发热哨点诊室直接开药,打电话让药房送药。如果是病毒感染并怀疑为疑似病例,即刻上报给区卫健委医政科,再联系120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继续就诊。”医生吴萍记得,第一次经历完整的闭环流程是在今年9月,附近一患者因咳嗽前来就医,在确认发热后,立刻被转至发热哨点诊室。由于患者自述同住的其他人也出现相似咳嗽症状,医生认为,有聚集性发病可能,本着“一个也不疏漏”的原则,随即联系120,将患者转运至杨浦区中心医院。患者离开前还做了一次核酸检测。“我们电话回访转运患者,直至得知他的核酸检测是阴性,才敢离开发热哨点诊室。”

记者获悉,目前发热哨点诊室的医护人员由两名医生、两名护士组成,平时他们在院内普通诊室坐诊,一旦接到出现发热患者的通知,就通过清洁区,在半污染区换上二级防护服后接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制定严格排班表,从周一到周六上午,保证随时有医护人员待命。

面对流行病高发的秋冬季,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采取更严格的措施。“近期我们已根据新冠肺炎防疫最新标准与要求,对医护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此外,为预防院内感染,中心隔离消毒力度也在加大,每天都必须自查院感,确保万无一失。”许洁说。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区三通道避免交叉感染

秋冬季将继续加强发热预检、哨点诊室、住院管理、门诊管理等防疫相关环节管理

昨天下午,在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记者看到一名中学生在奶奶陪同下前来就诊。

在门诊大厅门口接受红外线测温仪检测时,预检护士发现其体温高于37.3℃,即刻带离门诊,从特殊通道拐进大楼侧面的发热哨点诊室。

在哨点诊室,“全副武装”的值班医生复测体温,记录最高体温,接着询问患者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经了解,学生没有接触过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也未出现新冠肺炎临床表现,初步可以判断为普通发烧患者。为进一步确诊,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次对学生进行血常规和胸片检查。值班医生说,报告结果显示患者并无异常。最后,这名普通发热患者取药离开。

4月初,根据《关于加强本市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原来的“发热排查室”改建为发热哨点诊室,6月1日启用。截至目前,发热哨点诊室共接诊发热患者116人次,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哨点诊室不大,但明确分为三区三通道,也就是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医护人员通道、病人通道和医疗废弃物通道。”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宦红梅介绍,“这样的设计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三区域、三通道的清晰标识一目了然,每个区域装配紫外线灯,每天照射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医生所在的隔离观察室内,就诊流程、岗位职责、注意事项张贴在墙上,提醒医护人员严守制度。宦红梅说,如果患者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将在隔离观察室接受定点隔离,通过救护车转诊到闵行区中心医院。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将从单独通道离开,更换防护用品。这样一套闭环流程起到严把第一道关、织密防疫网络的关键作用。

发热哨点诊室的设置,让周围居民放心安心治疗。家住附近的濮先生经常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他对这里的防疫措施充满信任,“他们做得很好,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好担心的”。

面对秋冬疫情防控工作,宦红梅说,将继续加强发热预检、哨点诊室、住院管理、门诊管理等防疫相关环节管理,加强院感防控,压实防控责任,守好第一道关。

信息闭环,诊疗与数据并行

公卫有了应急“触角”

200家发热哨点诊室,可以说是疫情留给上海市民的一笔“宝贵财富”。从今年3月底启动建设,不到两个月,密布全市的发热哨点诊室悉数“上岗”。上半年疫情期间,全市117家定点医疗机构犹如“哨兵”,发挥筛查发热患者的关键作用。深入社区的200家发热哨点诊室,成为上海市民公共卫生应急的“触角”。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负责人表示,哨点诊室发挥“前线岗”的作用,形成闭环监管,对发热患者开展筛查、甄别、治疗和转诊,整个流程环环相扣。

就在记者采访前,市卫生健康委再度强调200家发热哨点诊室加强流程管理,发挥网底功能,确保“一个不疏漏”。预检分诊是发热哨点诊室的第一关,测温、验码、分诊“三步”齐备,诊疗闭环管理之时更要强调信息闭环,诊疗行为与信息管理并非割裂,诊疗与数据并行,确保收治的发热患者做到每名信息反馈都及时到位,为上海市民兜起最牢固的社区网底。基层处负责人说,疫情防控至今,发热哨点诊室的硬件逐渐完善,工作机制也持续加强,每个月全市所有哨点诊室都会进行一次大梳理与阶段性监测,软硬件兼备保证普通发热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及时筛查出疑似患者。

秋冬季节来临,市健康促进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既要提高警惕,也不必过于担心,日常牢记做好六点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谨记食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健康监测,此外,各单位和物业也应认真履行好管理义务,主动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落实进门前的体温检测;办公室和会议室定时开窗通风,尽量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做好公共区域、公共物品的清洁消毒;确保洗手液或肥皂的供应,有条件的可在公共区域提供免洗手消毒剂。

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舒明提醒,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可练习中医健身操提高免疫力,也可考虑接种十三价肺炎疫苗保护肺部健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