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中国医师协会十一届睡眠医学年会召开
——航空总医院安建雄介绍多模式睡眠研究新进展

发布时间: 2020-08-04 15:40:2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中国医师协会第十一届睡眠医学学术年会于2020年7月31日-8月2日在西安采用线上结合线下方式顺利召开。应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叶京英博士邀请,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安建雄博士做了“顽固性睡眠创新疗法-多模式睡眠“的专题报告。安建雄在演讲中介绍了其团队在近9年来用“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等创新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探索,以及动物实验的研究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据来自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睡眠障碍病人4亿,其中2亿为失眠障碍。高福院士同时指出,睡眠质量决定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极其困难,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和财富。虽然全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迄今只有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被证实,而传统上普遍采用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替代疗法等都未被循证医学肯定。安建雄团队提出并践行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用而生的。

安建雄在报告中介绍说,目前睡眠医学界一致把认知行为疗法推荐为治疗失眠的金标准,但由于这一领域人才的短缺和医保政策的限制,推广和普及受到限制。长期以来,药物疗法被普遍用于失眠治疗,但药物疗法恰好也是失眠治疗领域争论最多的话题。一方面,学院派睡眠专家高调质疑药物疗法,睡眠医生们诟病药物治疗,除外安眠药增加摔倒、死亡、癌症发病率和痴呆外,很多大样本临床研究系药物销售公司赞助。然而由于使用方便 ,药物仍是现实中最普遍的失眠治疗手段。

但长期使用安眠药物的另外一个严重后果是依赖和成瘾,长期失眠病人最后几乎都难以避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安建雄团队从2015年开始使用病人自控睡眠技术,虽然多数病人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仍然有部分病人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治疗。为此,安建雄又提出“多模式睡眠”学说,并带领团队附之实施,结果大幅提高治愈率和病人满意度。

关于创新疗法多模式睡眠的机制,安建雄指导研究生们做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脑细胞损伤可能是失眠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足够时间的多模式睡眠疗法可以较好地修复睡眠剥夺引起的神经结构损伤。安建雄还透露,他的研究组正在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探索多模式睡眠治疗慢性失眠的分子机制,并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悉安建雄也是本次大会邀请的唯一一位来自麻醉科的讲者。我国著名学府的顶级睡眠医学专家们,包括北京大学六院的陆林院士和孙洪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海军医科大学长征医院赵忠新教授,空军医科大学唐都医院宿长军教授等担任会议主持或进行学术报告。

据相关报道,安建雄为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认知功能研究,率先使用“病人自控睡眠”治疗顽固性失眠,并提出和践行“多模式睡眠”学说;发现较深全凭静脉麻醉显著降低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率及其细胞骨架机制;主张用神经修复取代神经损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用创新方法“导弹 +䉈弹”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慢性盆腔痛,疗效得以大幅提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现任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