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从抗击疫情应急管理看构建社会
“养保通”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 2020-02-21 16:44:37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春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输入、防扩散,早发现、早隔离,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链,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当即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组长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快速反应,全面部署,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再次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项疫情防控部署正在紧张有序展开,各种措施也在逐步落实,预期的目标正在显现。抗击疫情的举国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的体制优势,也受到国际政要和团体的广泛赞誉和感叹,展现了全球一体化下的中国力量!

一、“中国速度”体现出建设科学防疫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性

中国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斗争实践所示,从疫情发生到分离出病毒速度之快,信息公开透明,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了病毒检测结果,以及在医护队伍调配、物资增援、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彰显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中国速度”。

但武汉出现的新冠肺炎在一个月左右即传染了数万名确诊病例,上千人死亡,包括一线千余名医护人员受感染人群危及更多的老年人,同时造成十四亿人禁足,停产或半停产抗疫,演化成社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确实值得高度重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次当武汉疫情发生初期,相关部门没有火速反映,及时抓住,尽早阻断疫情的蔓延的关键环节,造成武汉防控疫情工作初期懈怠,出现了“四个慢半拍”。即:发现病毒初期对传染病例跟踪慢半拍,疫情出现后上报到中央核心部门慢半拍,疫情信息公开披露慢半拍,传染区域防控封闭慢半拍。

其实2003年“非典”以后,我国就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传染疾病直报体系,可以从村里直报到中央,“从底到天,横向到边”,可以说,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可以提供最新信息的直报体系。之前,国内多次发生禽流感、猪流感等各种疫情时,这一体系也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但此次直报体系失灵,反射迟钝,导致疫情底数不清,影响了国家高层决策的及时性。事实情况反映出地方主管层面对疫情的观念意识落后于变化,使得事前轻防疫,事后忙抗疫,陷入应对突发事件的被动。武汉人说“经历了从恐惧混乱到现在政府机器开始高效运转”,也暴露出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值更人”“吹哨人”缺位,有关部门和个别领导应对公共卫生重大社会危机的防控理念和防控预案的缺失。

实践证明,积极应对突发事件,面对凶猛的疫情,我们要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在"战略要藐视敌人,战述上要重视敌人",以大概律的战略思维应对小概律的突发事件,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关键在于实现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和多主体协同一致,发挥政府组织、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形成社区、村镇基层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布控”危机防控能力,通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织密网、建机制、全覆盖”。

二、“阳保通”平台体系有助提升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和综合保障水平

每一次的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都和老年人有着至关紧要的关联,老年者往往是突发事件的影响者、危急者和参与者,都会使社会保障系统面临考验。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同程,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社会体结构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看,社会保障体系分为政府经济政策保障和社会服务关爱保障。“阳保通”(养保通的意思,因注册为阳保通,亦统一称为“阳保通”)平台体系是从国情出发所建立的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平台。是创新中国特色“一三三”养老模式、民生养老、社会保障、信息互通的重要载体,是将国家的经济政策保障和社会服务关爱保障“两个保障”有机融合,构建起以人口老龄化时代为背景的社会综合保障制度的补充机制。也是利用大数据支撑老年应急管理的抓手。

“阳保通”社会保障平台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养保通”平台的系统集成由点、线、面、体形成网络系统;在成功运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完善,实行分级管理、网格化运行,建立“百市”“千县”“万镇的平台联盟;通过“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打通中国保障民生、保障生产和保障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无围墙”“无障碍”的社会综合保障,是应对当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属地政府领导下,实行省(市)中心、区域中心和基层中心三级管理,按区域化、网格化要求设置分布式中心(市、县)和潜入式服务保障中心(乡镇、社区)形成方格化管理网络体系,开展面向全龄、多代人群、医养等全生活要素及老、中、青、少全生命周期的社会综合管理服务保障,形成互联网、行政网、保障服务网的“三网”融通,“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养保通”民生平台植根于基层,由百姓共建、共享、共治,政府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市场活力的“社会第二保障线”。

推广“阳保通”社会保障平台,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采用多种服务保障方式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二是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运用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提高保障效率;三是有利于政府行政网,互联网和社会保障网实现三网融合,提高服务保障监管水平;四是有利于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改善和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和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的优势;五是有利于防范风险和突发事件,提升政府公益形象,改善政府与企业、民众的良性互动、信用关系。“阳保通”社会保障平台体系采用“五个结合”,即“天网(互联网)、地网(行政和社会网络)”、医疗和养老、公益性和商业性服务保障、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的结合带来的组合效应,提升了老龄化时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高效快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举国体制的优势。“政(政府)企(企业)”“政(政府)社(社会)结合”的“养保通”保障平台体系是积极防范和化解公共危机,正确处置突发事件的“值更人”“消防员”,是保障民生、保障生产、保障社会的有机整体,是同时涉及到解决千万家庭和中青年的实际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三、创新发展“阳保通”平台优势,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助力

人类社会是在大风大浪成长进步的,必须善于从危机中总结经验,革故鼎新,砥砺前进,正如凤凰涅槃,烈火重生的故事一般。 邢台、辽城、唐山地震后,迅速组建应急救灾队,修订了《抗震建筑规范》;抗击“SARS”便捷顺畅,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四是实行全民动员、群防群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五是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使科学技术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支撑。

以上化“危”为“机”的案例说明,只有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才能有备无患、防控系统风险,确保突发性事件来临,能够精准应对。

在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支部建在社区村镇,发动全体民众,打好人民战争,这些抓好基层建设的良策神针,是保证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方法和保障。而同样“养保通”也是发挥基层作用,沟通上下左右,惠民大众的保障方法之一。创新"养保通"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必然会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包括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平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及时总结应对、处置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及时抓住全民感同深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重要时机,引势利导的进行战后总结教育,补齐观念意识、法制建设、机制模式的短板。一是补齐社会建设文明道德的短板。开展优秀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文明教育,塑造热心公益,乐于奉献,互敬互爱,社会和谐的道德文明,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关爱的道德感、人性尊严、道德尊严的警畏感,勇于负出,助危济贫是应尽的社会责任;二是补齐优患意识,法制制度教育的短板。应对中国老龄化时代国情教育和机制体系方面的弱项,树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时代,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可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战略思维。三是补齐应对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风险物理设施和科学应对的体制机制模式。建立和完善"阳保通“社会服务保障体系补齐基础设施不足,网络体系疏滴的短板。以上所述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对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尤为重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此次疫情爆发恰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之后,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是检验我国治理体系和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事件。判断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优势,要看危机面前党和政府及社会能否实现高效协同、合力应对;要看危机面前能否发挥集中统一领导和有无完善应急管理风险管控体系;要看党和国家体制能否有效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应对突发各类风险包括抗击公共卫生危机最紧要的就是坚持科学的分析和系统梳理,包含各类风险认知预判、治理指导思想、应急管理方法、社会治理结构等层面,以求建立完备的社会治理体,包括风险防控体系和社会综合保障体系。

近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战略抉择》一书中,作者围绕“阳保通”平台,针对中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提出了亟待研究和急需解决的老龄问题,通过对欧美、亚洲等国家的养老模式、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论证并提出了中国养老方案,即中国特色的“一三三”养老模式,暨构建社会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多层次、共建共享的社会化养老平台。“一为主、三融合、三托管”中国养老模式的内容是指:“一为主”以居家养老为主,构建世界上规模最大、共建、共享、共治的养老平台。“三融合”指养老机构、互联网和优秀文化相融合,实现社会化第三方的运营主体、社会化养老机构、信息化和文化信仰共同驱动。“三托管”指医疗、养服和资产三个方面托管,兜底养老生活的基本需求。该养老模式的特征是:“三个转化”和“五个结合”。即:由消极性老龄化转化为积极性老龄化、由消费性老龄化转化为生产性老龄化、由困苦性老龄化转化为幸福性老龄化。“五个结合”:政企结合(政府和企业)、公商结合(公益性与商业性结合)、集散结合(集中机构与居家分散服务结合)、“三网结合”(政府行政网络、社会机构网络和互联网、物联网的结合)、“医养结合”(医疗结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结合,医中有养,养中有医)。该养老模式的承载平台为共建、共享、共治的“阳保通”综合服务保障平台,有助于实现中国养老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该养老模式论证了老龄化时代进程要正确处理好的“五大关系”,一是将消费型老龄转化为生产型老龄化,与促进服务型经济全面发展的关系;二是将行政化、大众化养老服务转化为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与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三是将人口红利转化为老龄化红利,与促进供给侧和社会需求协同发展的关系;四是将养老社会道德失范转化为社会文明、敬老风尚,与提升社会文明道德的关系;五是将经济政策保障转化服务关爱保障,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展示了中国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美好愿景:文明引领,共建共享;“三网”协力,侍伴影随;居家为宁,随遇而安;旅者无忧,踏来踵止;移动工商,方便快捷;生产发展,社会进步。这些都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建立社会治理和社会综合保障体系提供了系统性策略研究和重要借鉴。

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这次抗击突发疫情必将促使“变化”加速而来。二十一世纪,我们正值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只要全党和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破旧立新,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政府组织、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的协同效能,创新发展“养保通”平台优势,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助力。不断提升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作者:董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