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丰润区拉动中医药产业链稳步运行

发布时间: 2019-10-29 14:05:52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近年来,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工作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市卫健委的指导下,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五项工程”,着力打造中医特色项目,普及中医适宜技术,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全区的中医事业有了较大发展。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评审验收,被授予“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称号。

一、实施“中医网体”工程,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深根固柢”。一是积极发挥好区中医院“龙头示范”效应。区中医院是全区中医医教研指导中心,是全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龙头,为强化其在三级网中的主导作用,区政府在政策和财政给予大力扶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区中医医院降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住院统筹补偿起付线200元,提高报销补偿比例5%。特别是在2014年8月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600万元,建设面积9150平方米的病房楼,目前主题工程建设基本结束。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提升丰润区中医就医环境,大大缓解丰润区百姓中医就医压力。二是不断拓展乡镇中医药服务范围。全区20家乡镇卫生院完善了中医科、中医专科(或专病)门诊建设,添置了必需的中医诊疗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卫生院的中医服务功能。区中医医院加强与白官屯中心卫生院、沙流河中心卫生院等六家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工作,从人员培训、业务指导、机构管理、资金、物资等方面大力支援受援单位,进一步拓展了受援单位的中医药服务范围。三是夯实村级网底建设。把中医药服务列为村卫生室的基本服务内容,每个村卫生室都至少配备了一名能中会西中医药人员,配置了必须的中医药诊疗设施,保证了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和中医传统方法,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实施中医“能力提升”工程,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凝技聚力”。一是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力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扩大服务范围,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每年组织全区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约120余人参加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二是强力推进“国医堂”建设。将“国医堂”建设作为推进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先后投资7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燕山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军屯镇中心卫生院等5家单位的国医堂建设任务,形成了中医专家荟萃、中医药疗法特色鲜明、中医药文化丰富的集中诊疗区域。能够开展中药饮片、中医理疗、重要熏蒸、针灸、拔罐、艾灸、正骨膏方贴敷疗法等多项技术服务。随着“国医堂”的全面建成,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国医堂”已成为深受群众认可的品牌。丰登坞镇中心卫生院、白官屯镇中心卫生院、丰润镇中心卫生院、火石营镇中心卫生院和太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单位,按照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全、人员素质高、服务能力强、文化氛围浓的原则进行了国医堂建设。白官屯镇中心卫生院在国医堂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将门诊病房楼四层进行集中规划、设置、装修,打造成中医药特色浓郁、风格明显的国医堂。该院国医堂综合服务区建筑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并建立了3个中医病房,设置了15张中医病床,配备了4名中医医师。

三、实施“协同发展”工程,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舒筋活血”。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2014年,区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院、中国武警脑科医院签订技术协作协议,标志着丰润区向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当年,医院有七名主治以上医师拜北京中医院的教授为师,成为中医学术继承人,每年三个月去北京中医院跟师学习,通过师带徒形式,传承正宗国医,促进中医诊疗技术传承创新。

2015年,中医院部分科室已经逐步与北京中医院、天津武警脑科医院相关专科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形式,专家每月一至两次来医院带教查房、急危重症会诊、讲座等(如皮肤科专家每月来两次专家,肝病科专家每月一次等),并随时进行网上会诊。合作以来,共计来中医院28次,专题讲座30余人次,直接受益患者900余人。免费接收丰润区中医院医护人员进修7人次,联合申报课题一项。向上级转诊8人,完成重大手术2例,极大的提升了中医院的急救水平和中医药解决疑难病的水平。

区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院、中国武警脑科医院的技术协作,使丰润区患者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权威医院、知名专家提供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在家门口解决了疑难杂症,也相应的缓解了京津大医院的诊疗压力和患者就医负担。区中医医院的门诊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4%,医疗收入增长5.6%,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

2016年1月5日,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同意在该区中医医院设立冯世纶名医传承工作站分站,接受总站的工作安排、指导和考核,定期向总站报送工作情况。总站老中医专家、主要学术继承人定期到分站出诊、带教,对工作进行督导。冯世纶名医传承工作站分站进一步推动了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实施“特色中医”工程,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激发活力”。重点打造了丰润区中医院特色专科项目。2015年,成功申报了心病科、肾病科、骨伤科三个市级重点专科,使中医院的市级重点专科增加至四个。李雅芳、张天栋、俞恩芝三人被评为唐山市第二届名中医,区中医院名中医人数已达7人。在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的同时,带动其他科室发展,全面促进内、外、妇、儿、急诊、重症等各科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治未病专科增加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体检评估,积极中医干预,大力宣传未病先防的理念;省级重点专科中风科加强康复人员的进修学习,完成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的治疗模式,为中风治疗的一大特色;内分泌科增加中医诊疗项目,足浴室、综合治疗室充分展现了中医治疗特色;骨伤科的小针刀、椎间孔镜治疗骨性关节病变、疼痛科的神经组织方法引来了外省的诸多患者。肝病科中医腹针治疗在无创的条件下极大的缓解了肝病患者的痛苦。

目前,丰润区中医院各临床科室已有中医诊疗技术项目40余种,60℅以上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中医治疗率达60℅以上,非药物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断增加。并有21种院内中药制剂。每个专科都制订了本科室的常见病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促进了医疗质量改进和提高。

五、实施中医“人才培养”工程,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是在岗培训增知识。积极实施中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组织做好在职中医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组织开展农村在岗中医人员中医专业大专、中专学历教育有关工作;二是学术交流增见识。在2015年11月11日在区中医院成立了区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委员会,并举行了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为该领域的中医药工作者搭建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中医药学术氛围。三是巡回医疗增素质。采取轮流下派、巡回医疗等多种形式,由区中医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业务技术指导和适宜技术的推广,切实提升中医药队伍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丰润区中医药队伍素质,提高了基层中医或能中会西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郭宝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