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秋养“四收” 为冬储能

发布时间: 2019-09-26 10:17:36   |  来源: 人民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对养生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秋季的三个月中,阳气渐退,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因成熟而平和收敛。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逐渐变慢,故养生宜收不宜散,否则容易伤及阳气、累及肺脏,无法为冬藏提供富足的身体能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说,“秋收”包括收津液、收热气、收气血、收心神四个方面,此为秋季的养生之道。

多吃酸,收津液。秋季养生,五脏对应肺,肺主皮毛、司呼吸,为“娇脏”,讨厌燥热,需生津。而且,这个季节有外邪入侵,最容易犯肺而致病。中医认为,“酸”入肝,不仅可以为肺生津,还能增强肝功能,抵御过盛的肺火。平日里,建议大家多吃些“酸”,比如石榴、橘子、柚子、山楂、柠檬、酸萝卜等酸味蔬果,同时少吃葱、姜、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物,防止辛味发散泻肺。需要提醒的是,秋季不仅要“收津液”,更要防秋燥。中医认为,“燥则润之”,这个时期日常饮食可以多进食银耳、甘蔗、芝麻、蜂蜜、藕、百合、鸭肉等有养阴清热、润燥安神的食物。也可以喝一些有滋阴补气作用的养生粥,如山药百合枸杞粥、核桃大枣桂圆粥。

别冻着,收住热。秋风起,早晚温差大,更要注意保暖、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尤其要护住颈部、关节、双脚、肩膀等易受风邪的部位。养生虽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但“秋冻”需要把握尺度。健康人群在气温稍有下降时,可以不立马穿厚衣服,尽可能晚一点或逐渐添衣加裤,以增强机体对气温下降的适应能力。但老人、小孩或体虚的人群,不应该一味追求“秋冻”,而应该“收住热”,以免热气外散、阳气外泛、风邪入体。建议大家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改善局部循环、温阳暖体。泡脚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身体微微发热即可,否则会增加心血管负担。此外,立秋后昼短夜长,应尽量早睡早起,顺应气血逐渐向内储藏的状态。

动要缓,收气血。夏季,肌体的气血向体表散发;秋季,则从体表向内脏“收拢”。此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增强气血、强健肺气的最佳方法,可使肺气得宣,神清气爽,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需要提醒的是,为收气血,秋季运动不能大汗淋漓,也不能过度,以免散发阳气。运动时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项目上,老人可以选择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温和的项目,中年人可选择慢跑、游泳、打球、爬山等,青年人可适当进行一些对抗性训练。锻炼时,衣服不要穿太单薄,多套一件,等到身体微微发热之后再脱下;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

情志和,收心神。由夏入秋,自然景色由生机勃勃转为草木凋零,人们很容易“悲秋”。中医认为,情绪过度反应会伤及脏腑,导致面色惨淡、意志消沉、气短胸闷、乏力短言等。所以,建议大家情绪上要保持克制,切勿常常感伤,尽量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一方面,遇事尽量往好处想。遇到不顺利的事,不妨先冷静下来,多往好的方面想想。不要把事情复杂化,否则会愁上加愁。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对着镜子做开心的表情,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另一方面,主动寻找生活情趣。平时可以多参加娱乐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常与亲友交谈,比如养花养鸟、琴棋书画、读书写作、垂钓散步等,给情绪找到宣泄口和寄托。(王冰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