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少数民族地区住院分娩率提前达标

发布时间: 2019-07-18 10:39:09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住院分娩率近20年来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9.2%,提前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0年目标》。这是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刘建蒙课题组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

刘建蒙介绍,近20年我国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15年,全国住院分娩率已接近100%,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有提升空间。

课题组梳理了1996年~2017年全国分娩资料。研究显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37.5%升至2017年的99.2%。东中西部住院分娩率同步上升,在降消项目(国家为了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而投入经费实施的卫生项目)实施之后,西部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差距显著缩小,1996年东西差16%(东部52.6%,西部36.2%)、2017年则不足1%(东部99.9%,西部99.1%),与2017年全国情况相差无几;城乡住院分娩率大幅提升,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由32%(城市63.7%,农村31.6%)缩至不足1%(城市99.8%,农村99.0%)。此外,基线水平较低的藏族和彝族聚居地区住院分娩率亦大幅提升。到2017年藏族93.5%、彝族98.0%,与全国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减至不足7个百分点。以区县为单位的分析显示,1996年住院分娩率不足96%的区县有589个,2017年锐减至72个;几乎全部(71个)分布在“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不足80%的区县只剩8个,均为西藏和青海的藏族聚居区县。

刘建蒙指出,2017年住院分娩率不足96%的区县仍有72个,几乎全部集中在“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这除了与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与能力有关外,也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情况相关联,宜深入调研以指导决策。(记者付东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