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遇见

发布时间: 2019-04-02 11:28:5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每一次遇见,在生命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有的遇见,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一朵鲜花,鲜花的尽头,是彼此在路上所积攒的幸福。——代题记

她,杨萍(化名),一名年轻、睿智、干练、美丽而优秀的省电视台记者,有一份令人艳羡的职业和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然而,猝不及防的一场复杂疾病,将她带入了生命的黑暗隧道,让她遭遇了生命的严寒冬季。在7个半月的诊治过程中,她幸运的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遇见了担当、仁爱的医者,遇见了浓浓的爱、深深的情,遇见了希望,也遇见了美好。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2015年4月20日,杨萍的家人发现她间断出现幻觉、错觉,认知中出现人物性质改变、年代感错乱、不认识家人,面部不自主抽搐。一家人迅速带着她辗转省会各大医院,但疗效不佳。

4月25日,杨萍进入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治疗。这一天对于杨萍和神内三科的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不平凡的,因为要共同面对凶猛而又罕见的疾病。

最初,杨萍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情迅速加重,间断躁动,昏迷,医生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性较大,腰穿诊断结果不排除边缘性脑炎。虽然相关治疗一刻未停,但病情不仅没有好转甚至还不断加重,杨萍也因此迅速陷入病魔肆虐的深渊——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昏迷,甚至下了病危。病情的急转让杨萍的家人焦急万分,也令神内三科的医护人员神经高度紧张。

4月30日22:36,杨萍突然嚎啕大叫,值班医生护士飞一般地跑到她的床边,发现她癫痫大发作,呈持续状态,全身抽搐,血氧饱和度一直在下降,面色青紫,涌出大量血性分泌物。还在加班的科主任董艳红马上组织科内紧急抢救,并急请急诊ICU、麻醉科会诊抢救:静推、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争分夺秒,竭尽全力,气氛凝重而紧张,很快,有的医生和护士脑门上冒出了汗珠。20分钟后癫痫得到控制,但血氧饱和度仍然不稳定,为安全起见,杨萍被转入急诊ICU。疾病的魔爪正在无情地把她一步步地推向黑暗而寂静的世界。

转入急诊ICU后,杨萍的病情进一步加重,频发癫痫,意识不清。由于深度昏迷,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且带着满身管路的杨萍“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心电监护仪“滴滴”报警的声音牵动着她的家人,更牵动着神内三科医护人员的心,董艳红主任经常到床前观察病情,与急诊ICU医师一起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急诊ICU的护士们每天给她翻身拍背,细致护理,认真治疗,再复杂的治疗,也从不抱怨。

经过近半月与死神的鏖战,杨萍终于在医护人员陪伴下艰难地走过来了——恢复了自主呼吸,拔除了气管插管,病情稳定,重新转回神内三科。

终有一天,我的谜底会揭开

转回神内三科病房的杨萍,身上依然插着气管插管、胃管、尿管、PICC等各种管路,依然处于深昏迷的状态之下,依然病情危重。这时,盆腔CT显示右附件区有一直径约为36×34×32mm肿物,肿瘤标记物CA125高于正常值,不排除卵巢畸胎瘤。副院长、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吕佩源教授紧急组织全院会诊,并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知名专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及查房指导,会诊认为:边缘性脑炎的发展与卵巢肿瘤存在相关性,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摘除卵巢肿瘤,尽管眼下杨萍的状态严峻而危险。

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深度昏迷、病情危重,如此状态下,卵巢囊肿切除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新希望。但这一决定对医患双方的共同抉择是一个考验,因为它对科室团队协作、技术能力的要求甚高,对杨萍也是一次磨练的升级。就在那一刻,家人的理解和信任坚定了医生决策的决心,也体现了对杨萍深切的爱——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也要让杨萍坚持。

做卵巢切除手术的妇科医师说:之前我从未遇见过在这样复杂而危重的病情时还要做手术的病人,不仅全身管路而且深昏迷,我们压力很大。毫无疑问,所有的医师、护士及麻醉师一直为杨萍捏着一把汗。为确保手术成功,几个科室集中了优势力量和优秀团队,董艳红主任更是牵肠挂肚,整个手术始终陪伴杨萍左右。

“手术顺利完成。”消息传来,医生、护士、家属悬着的心都暂时放了下来了。

手术结束后,杨萍被转入了ICU,进一步观察治疗。一周后转回神内三科继续治疗。

术后转入病房的杨萍仍然昏迷,不断抽搐,死神还在向医护人员宣战,但医护人员对治愈疾病笃定自信的态度,让家属几乎绝望的心理散尽,对以后的治疗充满着希望。每一天,科主任到床旁认真查体,不遗漏一点病情的变化;主管医师、护士耐心与家属交流病情并鼓励家属;整个治疗护理团队细致地关注着病情的点滴变化,不断结合病情更新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护士长赵秀娟一直鼓励家属说:“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加油!我们与你们同在。”家属对神经内三科的信任是最纯真的寄托,医护人员对杨萍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往前飞,飞过一片时间的海

人生所有的美好都是从遇见开始的,好像杨萍遇见神内三科的医护人员就是注定来创造奇迹的,就是向死神昭示医学和生命的尊严与伟大。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杨萍还在无所顾忌地沉睡着,但治疗和护理一丝一毫没有松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静点等专业治疗;责任护士每日认真重复地进行口腔、会阴、气管插管等基础护理,神经内科肢体康复锻炼,营养支持等专科护理。神内三科的医护人员在用精心、耐心、爱心帮助杨萍与病魔一决高下,与死神艰苦鏖战。

8月13日,杨萍入院后的108天,医护人员发现她有意识了,虽然依然闭着美丽的双眸,但可以通过转动眼球来回复医护人员的问题,医生、护士连同家属欣喜若狂——奇迹其实离我们不远,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相信!

这之后,除了给予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治疗,同步进行的还有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等多种辅助治疗,并不断地指导、协助家属给予肢体的功能锻炼。

一个明媚的早上,杨萍在熟睡时嘴角挂着一丝微笑,然后,她睁开了眼睛,这是她昏迷后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看到病床旁的妈妈时,眼角瞬间滑落了一滴泪水,或许是因为好久没有看见妈妈了,或许是因为感谢妈妈的陪伴。她试图告诉妈妈,她刚刚做了一个“美梦”。但她很快意识到,她还不能说,因为还有气管切开的内套管,发不出来声音,聪明的她就用口型表达,虽然缓慢、费事。这之后,每日查房、治疗,医护人员都尽量多地与她“交流”。

杨萍的意识日渐恢复正常,她病后第一次看见自己儿子的照片,又落泪了,她“说”:我想儿子了。慢慢地她还会记得科里曾经治疗、护理她的医生、护士。为了帮助她尽快回复肌体功能,赵秀娟护士长亲自在床旁指导鼓励她利用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等动作来训练吞咽功能以及四肢肌力的康复、发声的技巧。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整个康复历程及其艰难,失败与疲劳有时会让杨萍心力交瘁,但她始终不气馁、不退缩,顽强执着。

治疗护理计划在一天天的推进,杨萍在一天天的坚持,效果在一天天的呈现——

杨萍开始在气管内套间断堵塞的情况下,在责任护士训练下说单个字“啊~哈~哦~”或者“我,你,她”来练习发声:

杨萍开始用嘴慢慢地咀嚼食物来练习咀嚼肌和吞咽功能:

杨萍在协助下在床上将四肢慢慢地抬离床面来练习四肢肌力。

终于,杨萍的气管内套管已完全堵塞,胃管以及尿管被拔除,她可以慢慢地完整地说一句话了,可以自己吃饭了。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她的四肢肌力恢复效果很好,慢慢地她可以在椅子上静坐了。

她在椅子上坐着的时候会给大家唱歌,背诵古诗,那么认真,那么深情。她喜欢唱的是《遇见》: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阴天、傍晚、车窗外,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我往前飞,飞过一片时间海。我看着路,梦的入口有点窄。我遇见你,是最美的意外。终有一天,我的谜底会揭开。

她说:经历了这次生死考验,我对这首歌有了更深的、别样的理解。一场重病让我遇见了神内三科的你们,因为有缘,我才会穿越茫茫人海遇见你们这些给予我第二次生命的白衣天使,这一次偶然的遇见,绽放出了灿烂的花,你们的爱让我重生。

我遇见你,是最美的意外。

12月8日,杨萍突然对查房的医护人员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于是她让家人将她扶到病床对面的墙前,转过身,靠着墙定定的站在那里,1秒、2秒,1分、2分……杨萍先是绽放出美丽的笑容:主任、护士长,你们看,我自己能站了!接着就无声地流下了一串串的热泪。董艳红主任哭了、赵秀娟护士长哭了,很多在场的人都激动地哭了,为医患携手成功战胜疾病,为杨萍敢于挑战命运,为过去200多个日日夜夜的牵肠挂肚、不离不弃、全力以赴,医护人员陪着杨萍尽情地流淌着感激、感动、深情的泪水。

12月12日,是杨萍出院的日子,这一天,她和家人期盼了许久,一大早,她住的病房就热闹了起来,家里人全体出动,前来迎接她回家。神内三科的医护人员也聚了过来,欢送她出院。200多天的日夜相伴,生死与共,信任和依赖,让杨萍与医护人员们成为了好朋友,一次次热情的拥抱,一句句嘱咐的话语,杨萍再一次哭了:是神内三科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惊艳了我的时光,温暖了我的岁月,这段美丽而珍贵的回忆将珍藏为我心中无憾的画面。我遇见你们,是最美的意外。

我们的一生都在遇见,遇见生命,遇见青春,遇见爱情,遇见生活,遇见每一个不同的自己……。杨萍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内三科的遇见惊奇且完美,因为,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被认真对待,被热爱,被尊重!(王淑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