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涉水 自救

发布时间: 2018-09-28 10:16:22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凌晨,北京遭遇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的降雨,毗邻北京房山的河北涞源、涞水同样汪洋恣肆。一场大雨带来的灾难似乎远远超乎了大家的想象,交通瘫痪、设施冲毁、人员伤亡……。一时间,“暴雨来临如何自救逃生”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于是,微薄中推荐了多种灾难预警软件,土豆网链接了《日常生存自救手册》,安全锤一下子被卖火了,汽车被淹破窗逃生的几种方法被热议、实验、推广。

诚然,暴雨之类的天灾不可抗拒,并且在天灾目前,人类无疑是脆弱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学会并掌握灾难来临时自救的本领,个人、家庭、社会概无例外,这是人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后逐渐成熟的标志。

由北京的暴雨联想到医改,二者确乎是风马牛的两件事。但之所以放在一起,完全是因为“涉水”、“自救”。

众所周知,我们的医改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能否在涉水中不被呛水、不被淹没既而在之后抵达成功彼岸,更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难道不是靠我们医疗卫生行业和部门的“自救”吗?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着手“自救”,时间或早或迟、内涵或深或浅、面积或宽或窄地探索了、尝试了、落实了,比如: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推行精细化管理,等等。就河北省来讲,“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为载体,融合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紧紧抓住“为民服务,和谐发展”的主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医改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生系统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设,使医院利用信息化监控平台,将医院里涉及群众健康利益及医院发展的诊疗、用药、收费、检查等程序纳入了监控范围,完善了医疗行为的自律和他律机制。而患者满意度评价则是将医疗服务的评价权交给患者,并通过评价评出先进,奖励激励;发现不足,持续改进。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涉水”之后的“自救”初见成效:公立医院改革已经“破题”,取消以药补医的试点进展顺利;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励性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并健全;临床路径、电子病历逐渐规范;优质护理从示范变为常态……。

当然,要从根本上破除以药补医,还需要打出政府补偿、提高诊疗费用等更多的政策“组合拳”;医院自身的各种强化内涵建设举措也需要不断的坚持、探索和改进。

面对任何天灾,除了有效的自救,还需要众志成城的社会合力。置身于深化医改、和谐医患、医院发展的大环境,医院自己练好内功、学好自救的本领亦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政府方面政策的保证和社会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汽车被淹后,座位头枕插杆撬碎车窗逃生的帖子在网络上被疯狂的转发,我也无例外地认认真真地学习了一遍,并且拔下头枕比划了一下。毕竟懂比不懂强,会比不会强,做比不做强。

有了自觉、自愿、自发的“自救”,就会有希望。不管怎样,能够水中逃生,就值得庆幸。不论怎样,能够推进、深化医改,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一路前行,就值得称道。(特约撰稿人 王淑芳)

作者简介

王淑芳,199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历,正编审(正高),中国网健康频道特约撰稿人。

曾在张家口市电视台做记者编辑。2002年至今任河北省人民医院宣传处处长,医院新闻发言人,院刊执行副总编。策划、主编医院多部大型专题片、大型画册、微电影、院史馆建设等。策划、主持大型文艺、文化等活动,新闻发布会等。发表医院管理、文化建设、医学人文等论文50余篇,独著、第一副主编、责任编辑图书22本。在20多种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千余篇。制作的新闻专题片,编辑的图书,撰写的新闻报道、论文、随笔、评论,制作的微电影等获得不同奖项。

延伸阅读